在22年前的千禧之年,延安有一位普通的农民名叫陈天强,农忙时在庄稼地里挥汗如雨,农闲时去镇上做短工。
当他忙完一天的工作,下班往家走的时候,在路边遇上了流浪的李阿姨,看对方浑身衣衫褴褛,饿的是面黄肌瘦。
(陈天强(左一)给老妈试穿新买的衣服)
再加上暴雨降至,陈天强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把那李阿姨带回家照顾,一直照顾到今天。
2017年,因为要为李阿姨办医保,所以民警要帮忙迁户口,但前提是查清李阿姨的原户籍,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当户口本办下来之后,陈天强和李阿姨的“与户主关系”那一栏,则清楚填写着母子关系。
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中国中央文明办评选出的“中国好人”陈天强。
一,年幼不幸,村民帮扶,感恩社会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1966年的陕西延安说起,本片的主人公陈天强,出生于张家湾镇的小山子村。
陈天强刚刚记事那年,才刚刚学会叫一声娘,母亲却身患重病撒手人寰。
这放在农村来说,陈天强童年是不幸的,而到了他十三岁那年,父亲又因为饮酒太多,倒在了床榻上永远长眠。
在农村,守着庄稼地,饿不死勤劳人;在农村,守着亲朋四邻,穷不死苦命娃。
父母去世后,陈天强在村里吃百家饭长大,在村民和亲朋的照顾下,读完了初中的课程,所以对社会一直都心存感恩。
到1982年,陈天强等到了中考的成绩单,他本该读高中甚至是大学,可却付不起高昂的学费,再加上他不想再为村里增添负担,无奈之下选择辍学,放下书包拿起锄头,成了庄稼地里十六岁的种田人。
到1992年,老实肯干的陈天强,再加上心地善良,获得了好姑娘曹凤梅的青睐,俩人去民政局办了结婚证,组建新的家庭。
陈和曹结婚之后,夫妻二人的收入并不高,又生了一对儿女,所以生活过得紧巴巴的。好在是儿女成绩好,听话又乖巧,这让陈天强省了不少心。
因为经济过于拮据,种地已经远远不够养家,所以陈天强又找了一份短工,通过掏苦力赚钱,贴补家用。
到2000年,对于史学家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千禧之年;对于普通的陈天强来说,则是平平凡凡的耕种,靠着一把又一把的粮食,撑起贫穷的家庭。
可随着一位李阿姨的到来,陈天强的家庭和生活,增添了几分善良的光辉。
那是在同年四月份,春日里庄稼长势喜人,而在麦收之前的这段闲暇时间,陈天强一直在镇上努力赚辛苦钱。
当陈天强结束一天的劳累,骑着自行车往家走,因为大风阵阵,天上乌云密布,猜到可能是要下大雨。
陈天强脚下的自行车越登越快,想赶在暴雨前面赶回家,当他远远能看到村口的时候,才算是松了口气。
可陈天强才刚刚放慢速度,就看到路边坐着一位老妇人(下文简称李阿姨),浑身衣服脏兮兮的,头发也乱糟糟,显然外出流浪已久。
刹那之间,陈天强想到了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大雨,所以动了恻隐之心,他将自行车停在了那李阿姨的身边。
而那李阿姨则伸手讨饭,说肚子很饿。
陈天强从包里,掏出了刚买的热馒头,伸手递给了那李阿姨,随后询问对方的身份。
李阿姨拿过馒头,只顾着狼吞虎咽,恨不得三两口就填饱肚子,由此能猜出,她可能饿了很久。
在这一刻,陈天强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小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多喊几声娘,母子俩就阴阳两隔。
如今望着眼前的李阿姨,陈天强是越看越怜悯,想着如果自己的妈妈还活着,估计也有这么大岁数了吧,也不知母亲在那边,过得怎么样。
任谁都能看出,眼前这李阿姨无家可归,如果大雨倾盆而下的话,再碰上夜黑无人,后果真就不敢去想……
春天本该是万物复苏,而这李阿姨却犹如即将枯萎的月季,老无所靠,老无所依。
哪怕是普通人着了凉,都要难受许久;而眼前这头发花白的姨生病之后,该怎样熬过长夜呢?
陈天强指着两三里外的村子,他对着李阿姨说:“你看这天可不好,不如你去我家躲躲雨水……”
这时候那李阿姨,露出了木讷的表情,已然没了气候变化的概念,想必智力并不如普通人。
陈天强把自行车,挪到了那李阿姨的身边,扶着对方上了后座,他随后又把身上的衣服,披在了对方的肩膀上。
陈天强嘱咐那李阿姨抓紧了,随后赶紧骑车往家走,仅仅才骑出去五百多米,雨水好似天河倾泻。
电闪雷鸣,春雷轰轰,大风呼啸而过,暴雨很快就填满了路上的坑洼,遍地都是浑浊的土黄色泥水,走起路来一步一滑。
陈天强下车推着走,主要是担心路滑摔倒,别把那本就命苦的阿姨摔伤。
一路到家,俩人浑身湿透,自行车的轮胎里,塞满了滑溜溜的淤泥。
曹凤梅已经做好了饭,准备了干净的衣服等丈夫回家,她目光顺着陈天强的肩膀往后看,看到了那陌生的阿姨。
曹凤梅问那李阿姨是谁?
陈天强则把刚才的经过讲述了一遍,曹凤梅一看那李阿姨浑身湿透,赶紧去烧热水拿衣服,为眼前的老妇人换洗一遍。
一夜过后,太阳缓缓地浮出云海。
曹凤梅望了望李阿姨,随后就跟丈夫商量,希望把流浪的老妇人,送到政府那边去。
陈天强看李阿姨双目呆滞,语言也磕磕绊绊,生活已然不能自理,于是就跟妻子商量,想让李阿姨在家里多住一段时日。
按照陈天强提出的建议,谁家母亲走丢了,谁家就会出来找,何不等老妇人的儿女出来找?那样岂不是更好?
曹凤梅思索再三,担心李阿姨的儿女一直不来,而自己家里的生活本就困难,岂不是又多了一张嘴吃饭?
夫妻俩商议再三,陈天强最后说:“如果没人来找,没人养她,我来养……”
对于这一点,曹凤梅其实很难接受,主要是家里的收入微薄,孩子又要上学读书,可如果再多养了一位老人,负担岂不是更重了?
陈天强则说:“我多挣一点,少吃一点,能顾住她一张嘴……你知道我妈死得早,我一直想有个妈……”
曹凤梅闻听此言,也就不再多讲,答应暂时留李阿姨在家里。
陈天强一听妻子同意了,内心非常的感动,随后转过身认了李阿姨做干妈,跪到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二,乡村安身,妥善照顾,老有所依从那之后,李阿姨就住在了小山子村,再也不用外出流浪……她在陈天强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是因为生活比以往舒适了,所以大脑清醒了几分。
周围人旁敲侧击,问李阿姨的身份,家住哪里,姓甚名谁,为何流浪……
李阿姨说话半句半句的,语言含糊不清,根据曹凤梅的分析,李阿姨可能名叫李桂兰。
反观陈天强,并不急于逼问李阿姨的身份,只想着这位老妇人,能在家里吃上饱饭。
考虑到李阿姨身体不好,因为常年在外漂泊,所以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于是陈天强专门买了哺乳期的母山羊,为李阿姨挤羊奶,补充营养。
过了大概六十多天,李阿姨在的身体逐渐好转,衣服穿得干干净净,皮肤也逐渐红润有了光泽,再也看不出曾经流浪的痕迹。
老年人在家里待得久了,再加上智力存在缺陷,所以跟孩子们相处得并不好。
例如家里的女儿陈月凤,一直身材瘦弱,有人推荐买母山羊挤羊奶,让孩子喝了之后长身体。
但陈天强以前从不舍得买,而今为了李阿姨的身体,才买了一只母山羊。
因此,陈月凤感觉很委屈,认为陈天强对外人很好,对自己不好。
陈天强则教育陈月凤,说李阿姨并不是外人,而是家里的亲人,晚辈要孝敬长辈才对。
再例如儿子陈坤鹏,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李阿姨吃饭的时候打喷嚏,把饭粒打到了他的碗里。
陈坤鹏很生气,摔了筷子转身离开饭桌,后来在陈天强的教育下,孩子向李桂兰赔礼道歉。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阿姨虽然融入了陈天强的家庭,却很难融入小山子村。
主要是因为李阿姨的大脑常常犯糊涂,不知啥时候就走到村里,去骂周围的村民,曹凤梅为此一个头两个大。
陈天强每当下班回来,就询问李阿姨有没有跟谁对骂,如果惹得村民生气,他就亲自登门赔礼道歉。
而村里调皮的孩子,有时候会惹怒李阿姨,被老人家追着打骂。
陈天强则次次登门赔礼道歉,然后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孩子们,希望大家善待年迈的李阿姨。
生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过去,陈天强不仅生活上善待了李阿姨,还带着她去附近的医院治病。
李阿姨因此精神状态逐渐转好,几年后便融入了小山子村,很少再为陈天强添麻烦。
到2017年3月,家里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陈天强的头上也多了几缕白发。
李阿姨在出门散步的时候,意外摔倒在了地上,以至于小腿腿骨骨折。
陈天强赶紧带着李阿姨,去了市区的大医院开刀上石膏,他一天24小时,从不间断地陪伴在李阿姨身边,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细心周到的照顾老人。
过了大概三十多天,李阿姨腿骨基本康复,接下来则需要回家静养。
因为医生说老年人的骨骼恢复慢,所以回到家里后,尽量卧床休养。
陈天强虽然能长时间的在屋里照顾病人,但李阿姨因为在屋子里闷了三十多天,所以回家之后总是吵闹着,想要出去散散步。
陈天强尝试了各种方法劝,但李阿姨始终要吵闹着出去活动,照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夫妻俩愁上心头。
直到陈天强偶然看到,有一位外地的女人,用背带背起家里的小男孩,猛然来了灵感。
于是乎,陈天强跟曹凤梅商议,能不能也做个背带,带着李阿姨出去走走转转。
曹凤梅是一位手巧的女人,很快就用家里的缝纫机,做出了结实牢固的背带,而且增加了舒适性,随后拿给了丈夫。
陈天强通过背带,背着干妈出了门,一步步行走在百花绽放的春天里,生活可能举步维艰,可沿途的风景美如画卷。
李阿姨望着周围山花烂漫的大好春光,心情非常的舒畅,她大声地开心笑着。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陈天强总会背着李阿姨,去外面散散心看看风景。
在平常的生活当中,陈天强则是勤俭节约,因为自幼吃了太多的苦,经历了普通人很难想象的磨难,所以他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陈天强虽然对自己勤俭,但对李阿姨舍得花钱,常常买一些适合老人吃的、柔软香糯的糕点,又或者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带一点可口的小吃。
每到节日,陈天强就会为李阿姨,添上几件新衣服,他又想方设法地改造屋子,买风扇砌土炕,好让李阿姨冬暖夏凉。
三,寻亲之后,迁移户口,成为父母陈天强也一直帮助李阿姨寻找亲人,可前前后后来了很多批认亲的人,却都不是李阿姨的亲属。大家也都称赞陈天强,拿李阿姨当做亲生母亲看待。
陈天强根据李阿姨口中,那含糊不清的地名,也曾尝试着出去找了几次,可次次都一无所获。
询问李阿姨是否有家人?尤其是问到家里有没有女儿的时候,李阿姨的情绪就会不稳定,嘴里含含糊糊,也不知在讲些什么。
直到有一天,李阿姨在跟曹凤梅聊天的时候,嘴里念叨出“志丹”这样一个地名,可能是陕西的志丹县。
曹凤梅将此事告诉了陈天强,陈天强则专门跑了一趟志丹县,找到了当地的民警之后,才算了解到李阿姨的生平。
原来,李桂兰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了,长大成人结婚之后,却又闹了家庭矛盾,只能独自抚养儿子。
李桂兰的生活原本就遭遇了各种不幸,可更悲剧的是儿子外出打工时,遭遇了车祸身亡。
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外出时是身材魁梧的汉子,归乡时却只剩下一盒骨灰。
李桂兰的精神世界崩溃了,当地政府和村民虽然也照顾她,但总不能一天24小时派人看着。
李桂兰也曾走丢过几次,村民和民警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回来,可最后还是没有看住这位老阿姨,直到遇上陈天强,才过了舒服日子。
前后时间一算,李桂兰失踪了十多年,因为家里没有亲人,所以也没谁出远门寻找,大家一度误认为,她可能以某种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当陈天强来到了志丹县,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李桂兰还活着。
陈天强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之后,返回了小山子村,跟妻子讲述了一遍,既然李阿姨在世上已经没有了亲人,不如留在村子里,永远当做亲人。
(图片来自网络)
曹凤梅了解了李阿姨的一生之后,也感动地掉眼泪,认为丈夫说的很对。
接下来,陈天强则想办正规的手续,把李阿姨的户口,从志丹县迁到自己这边来。
而且李桂兰有了这边的户口之后,便可办理国家医保,以后年纪大了住院看病,国家能报销很多钱。
当地民警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再加上镇里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于是为陈天强补办了正规的收养手续,随后迁户口。
到2017年11月份,当地民警出差到志丹县,专门去李桂兰的原户籍村子走访调查,确定了陈天强所言非虚,于是开出了证明文件。
众所周知,户口本上有一栏“与户主关系”,陈天强坚持要求,要直接填写“母子关系”,于是民警也就填上了“母亲”二字。
户口本办下来之后,陈天强和李桂兰,也就成了法律意义上的母子。
有了户口本,便可以办国家的新农村医疗保障,李阿姨再去医院治疗的时候,便可获得很大比例的报销。
一般情况下,别的老年人身体每况愈下,而李阿姨在陈天强和曹凤梅的照顾下,身子骨恢复的越来越越好,能在家里扫扫地洗洗菜,打理田间的庄稼。
李桂兰精神状态转好之后,只要在村里跟人聊天,就会称赞“强娃子”是个大好人。
她总是感慨,倘若没有陈天强的话,也不知这把老骨头会埋在何方……强娃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她的家……
随着媒体报道,陈天强的感人事迹传遍全国,先后获得陕西省和国家文明办评选的“陕西好人”和“中国好人”。
时间一晃到今天,陈天强的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李桂兰老人,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善良的光辉闪烁。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