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山阳镇长兴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1200人,占比超过60%,日常配药需求比较大。为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长兴村组建了由村干部、志愿者等组成的配药小分队,3人成团,串起一条“村委会—诊室—配药房—村民家”的高效运转“配药流水线”……
4月20下午1点半,长兴配药小分队收集整理好村民的配药需求后,清点完病历本、社保卡后前往山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分头行动同步进行
为了节约每个环节的排队时间,3人小组按照挂号缴费、开药取药、核对药品的流程分工,分头行动,同时进行。
配药小分队队长方磊说:“还记得第一次配药花了3个小时,当时医院人手紧张,加上开设的配药窗口不多,配的药品又复杂。我就一直在想,如何提高效率。后来我不断摸索发现,挂号与开药可以同步进行,结账与拿药又可以同步进行,那么3个人就可以把整个流程走起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3人组一到医院就各司其职——1人负责挂号、1人对接配药,等待约有8本病历卡配完药后,1人付款,同时交由下1人到窗口拿药,几个流程之间“衔接运转”,就像生产车间里的流水线。
一目了然1个半小时完成配药
据介绍,“三人组”提前将病历本与社保卡按相同的顺序整理好,这样开药的医生就能在平台上按照挂号的顺序开药,这样给开药的医生也节约了时间。
在拿药区,配药小分队也有自己的小技巧——准备透明塑料袋,在核对完患者信息后,用马克笔在袋子上写上患者的名字,再将社保卡、病历本、药品一起放入袋子,老人一拿到袋子,就能一目了然。采访当天,配药小分队用了1个半小时完成40位村民的配药,药品种类总计达数百种。
想尽办法 努力做到“日日清”
回到村里,三人组1人负责电话通知村民前来拿药,1人负责收款核对,1人发药,有条不紊进行。忙的几天,为了让村民能及时配上药,配药小分队晚上11点还在忙着收卡、记录,熬夜奋战。
若遇到社区医院没有的药品,小分队还会驱车前往附近的建国医院、医保定点药店、网上药店等多种渠道配药,做到配药需求日日清。针对这些在“配药流水线”范围外的“老大难”药品,配药小分队也千方百计逐一攻破。比如,针对一般的精神类药物,配药小分队就直接拿着患者身份证、医保卡等证件,前往相关定点医院配药。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就在长兴村村域内,对于部分村民只能在该院配到的药品,他们还通过与该院结对的资源,尽快解决配药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长兴村自3月15日起至今,已完成配药1330单。
作者:刘诗寒 薄小波
编辑: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