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处置方案

(一)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从发生事故的客体看,主要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好,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安全措施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作业场所缺乏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与生产秩序。 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 1.1.1 危险性分析 1.1.1.1制浆车间:单梁吊车维修、喷放仓维修、斜管沉淀池清洗、吊装口坠落; 1.1.1.2抄纸车间:单梁吊车维修、白水塔清洗、浆池清洗、损纸池清洗、吊装口坠落; 1.1.1.3动力车间:锅炉巡视、煤仓维修、灰仓巡视清理、渣仓巡视清理、静电除尘器维修、脱硫塔巡视维修、冷却塔维修、烟囱维修、行吊作业、吊装口坠落; 1.1.1.4环保车间:中段水池清淤、平流式沉淀池清淤、选择池清淤、曝气池清淤、二沉池巡视、吊装口坠落。 1.1.1.5其他:洞口坠落(预留口、通道口、楼梯口、阳台口等);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作业坠落;石棉瓦等轻型屋面坠落;拆除作业中发生的坠落;登高过程中坠落;梯子上作业坠落;屋面作业坠落;高处作业坠落(电杆上、设备上、构架上、树上、以及其他各种物体上坠落等)。 1.1.2事件类型: 高处坠落伤亡事故分为高处坠落伤害和高处坠落死亡两种。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 烟囱顶部、厂房顶部、脚手架处、料井口处、吊车等。 1.3高处坠落伤亡事故的危害程度 发生高处坠落后,可引起人员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1.4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在高处作业时,下方没有架设安全护网;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脚手架未挂警示牌;平台不牢固、有空洞;6级大风露天作业;高处设备检修平台不完善;安全带不定期检查。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高处坠落伤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作业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高处坠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3.1.1目击者发现事故发生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 3.1.2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前期的应急处置工作。 3.2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3.2.1事故报警程序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由车间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安全科,同时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3.2.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2.3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应急救援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3.2.4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3.3应急处置措施 3.3.1发现有人高处坠落,应迅速赶赴现场,检查伤者情况,不要乱晃动。 3.3.2立即拨打应急电话或120急救电话。 3.3.3发现坠落伤员,首先看其是否清醒,能否自主活动,若能站起来或移动身体,则要让其躺下用担架抬送医院,或是用车送往医院,因为某些内脏伤害,当时可能感觉不明显。 3.3.4若伤员已不能动,或不清醒,切不可乱抬,更不能背起来送医院。这样极容易拉脱伤者脊椎,造成永久性伤害。此时应进一步检查伤者是否骨折,若有骨折,应采用夹板固定,找两到三块比骨折骨头稍长一点的木板,托住骨折部位,绑三道绳,使骨折处由夹板依托不产生横向受力,绑绳不能太紧,以能够在夹板上左右移动1-2厘米为宜。 3.3.5送医院时应先找一块能使伤者平躺的木板,然后在伤者一侧将小臂伸入伤者身下,并有人分别托住头、肩、腰、胯、腿等部位,同时用力,将伤者平稳托起,再平稳放在木板上,抬着木板送医院。 3.3.6若坠落在地坑内,也要按上述程序救护。若地坑内杂物太多,应由几个人小心抬抱,放在平板上抬出。若坠落在地井中,无法让伤者平躺,则应小心将伤者抱入筐中吊上来,施救时应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伤者脊椎、颈椎受力。 3.4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3.4.1报警内容 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波及范围、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 3.4.2报警电话 3.4.2.1生产处安全科电话: 3.4.2.2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 4、注意事项 4.1救护人在对伤者进行救治时,必须对伤情进行初步判断,不可盲目进行救护,避免因施救不当造成伤者伤情恶化。 4.2受伤者在高处,在救护中必须采取防止再次高处坠落的安全措施,如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安全带和牢固的绳索等。 4.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 4.4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二)火灾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1)严重性:往往造成重大伤亡和多人伤亡事故,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甚至迫使工矿企业停产,通常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2)复杂性:事故原因比较复杂,如可燃物种类繁多,引起事故的火源也有多种等。事故发生后,设备炸毁、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因素,也给事故原因的分析带来困难; (3)突发性:各类事故往往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生。 1.1危险性分析和事件类型 1.1.1危险性分析 1.1.1.1原料处:原料场原料自燃、机动车造成火灾、电源短路造成火灾; 1.1.1.2制浆车间:切草备料工序作业机动车造成火灾、电源短路造成火灾; 1.1.1.3抄纸车间:切纸机、纸机气罩内、回抄纸着火、电缆着火事故;配电室电气火灾事故、变压器间设备火灾; 1.1.1.4环保车间:碱回收炉正压运行喷火、燃油系统着火事故、溶解槽溜槽溶溶物喷溅、低压配电室电气火灾事故; 1.1.1.5动力车间:大型变压器着火事故、发电机着火事故、锅炉燃油系统着火事故、煤场自燃、输煤系统着火事故; 1.1.1.6化工库、五金库:危险化学品仓库着火事故、劳保用品库着火事故; 1.1.1.7商品浆库、成品库:照明电线短路着火事故。 1.1.2事件类型 火灾事件类型: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金属火灾、电气火灾。 1.2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油区;电缆夹层;电缆沟;电器设备;输煤系统;生活及办公区域;在运行检修过程中;生产抄造过程中,均可能造成火灾伤亡事故。 1.3可能造成的危害 1.3.1烧伤人员病程长、医疗消耗大、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1.3.2烧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4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燃油区发生泄漏。 1.4.2电器短路和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 1.4.3电气线路短路瞬间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和热量,可以使电源线的绝缘层燃烧、金属融化,引起附近的可燃物质燃烧。 1.4.4纸机或设备在检修、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均有可能造成火灾人身伤亡事故。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XX XX 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火灾伤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火灾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火灾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2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4火灾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迅速将烧伤人员脱离火源,立即采取冷疗措施。 3.2.2迅速使伤员脱离火灾现场,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碳粒,保持呼吸道通畅。 3.2.3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 3.2.4电烧伤时,首先要用木棒等绝缘物或橡皮手套切断电源,立即进行急救,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 3.2.5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2.6对烧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火灾的扑灭。 4.2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等)时,扑救人员应使用滤罐式防毒面具。 4.3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报告当值值长和有关调度,并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源切断,采取紧急隔离措施。 4.4参加灭火的人员在灭火时应防止被火烧伤或被燃烧物所产生的气体引起中毒、窒息以及防止引起爆炸。电气设备上灭火时还应防止火灾。 4.5电气设备火灾时,严禁使用能导电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4.6要根据现场指挥组提供的信息,确认致害原因,对症救治。 4.7尽快使受伤人员接受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保证救治及时有效。

(三)氯气泄露事故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氯气泄漏是指在作业中违章操作、误操作、设施损坏或搬运过程损坏氯气瓶嘴造成泄漏事故。 1.1危险性分析 1.1.1密封不严、操作失误可造成氯气外逸导致现场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 1.1.2钢瓶或容器腐蚀、设备穿孔,产生氢气,使氯气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导致泄漏爆炸事故。 1.1.3工艺中存在的引爆源,产生电火花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1.2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1.2.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液氯由氯气压缩或低温液化而成。液氯以钢瓶包装,在0—60℃范围内,其蒸汽压约0.37—1.78MPa。液氯钢瓶充装系数为不大于1.25kg/l,液氯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沸点-34℃,熔点101℃;相对密度(水=1)1.47,相对密度(空气=1)2.48;蒸汽压673kPa(20℃);稍溶于水,水中溶解度20℃时0.7g/100ml。 1.2.2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 1.2.3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1.2.4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1.3容易发生事故的区域 制浆车间制漂工序和通氯工序。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氯气泄漏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报告。 3.1.2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氯气泄漏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氯气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受伤人员由消防员或其他应急救援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后由医疗救护队负责现场诊断、救护,确定受伤等级,重症病人优先救护。 3.2.2将受伤人员紧急撤离污染区,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肥皂和清水反复冲洗皮肤。当吸入时,如受伤者仍清醒,可将其移至安静的地方躺下,上半身抬高,解开衣服,尤其要解开领口和皮带,盖上毯子。如受伤者昏迷但有呼吸,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还需使其吸入低压氧,直至送达医院。 3.2.3如受伤者停止呼吸,应迅速将其抬出放在地上,如有可能放在地毯上,解开领口和裤带,立即开始做人工呼吸。 3.2.4对于眼部灼伤者,首先用3%碳酸氢纳溶液冲洗双眼,结膜囊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同时口服维生素B、C等,以利角膜上皮修复。 3.2.5对液氯致皮肤灼伤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采用暴露疗法,并加强支持治疗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3.2.6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3.2.7警示:决不能试图用其他化学物质来中和氯气! 4、注意事项 4.1必备的物资和设备储备 4.1.1有毒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和拖曳气瓶). 4.1.2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 4.1.3适用液氯介质的密封胶若干,10-15%氢氧化钠溶液等。2%—3%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1%-2%麻黄素或%-3%普鲁卡因+0.1%肾上腺素溶液、其它常用救护药品。 4.2及时将事故报告给应急指挥办公室,立即采取紧急隔离措施。 4.3救援人员必须穿戴防化服,有专业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4.4对中毒人员采取紧急救治程序。 4.5尽快使受伤人员接受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保证救治及时有效。

(四)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生产设备一般都存在着运动零部件,这些可动零部件往往都是发生事故的危险点; (2)设备的设计结构和制造上缺陷,安全防范设施不完善、不合理; (3)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艰苦、容易出现疲劳,降低了人的安全因素; (4)人为失误: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指挥失误,协调配合不默契,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等。 1.1危险性分析 对设备检修工艺以及检修设备的构造不熟悉;使用工器具的不符合国家要求;工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设备的维护检修质量差或不及时等。 1.2事故类型 机械伤害类型包括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碰撞或跌落等。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机械伤害事件主要有: 生产现场所有转动机械处,在运行或检修过程中,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1.4机械伤害事故的危害程度 撞伤、碰伤、绞伤、咬伤、打击、切削等伤害,会造成人员手指绞伤、皮肤裂伤、骨折,严重的会使身体被卷入轧伤致死或者部件、工件飞出,打击致伤,甚至会造成死亡。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5.1人员误操作; 1.5.2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1.5.3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 1.5.4执行检修作业工艺不严格。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机械伤害伤亡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安全科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2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4机械伤害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当发生机械伤害人身伤亡事故后,现场其他人员应立即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同时现场人员及时汇报值长,同时联系厂医务室,医务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或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和治疗。 3.2.2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在现场进行处理急救。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送医院时做好伤员的交接,防止危重病人的多次转院。 3.2.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直至医疗人员接替救治。 3.2.4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3.2.5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机械伤害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5)机械伤害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救护人在进行机械伤害人员救治时,必须进行伤员伤情的初步判断,不可直接进行救护,以免由于救护人的不当施救造成伤员的伤情恶化。 4.2机械伤害人员受伤可能在高处,存在高处坠落的危险,防止伤员高空坠落,救护者也应注意救护中自身的防坠落、摔伤措施。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安全带和牢固的绳索等。 4.3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设置临时照明灯,以便于抢救,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进行急救的时间。

(五)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1)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木块等物从高处掉落伤人; (2)人为乱扔废物、杂物伤人; (3)起重吊装、拆装、拆模时,物料掉落伤人; (4)设备带“脖运行,设备中物体飞出伤人; (5)设备运砖中,违章操作。 1.1.危险性分析 1.1.1使用电动工器具的切割作业时,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1.1.2手锤、大锤等工具打击伤害。 1.1.3高处落物引起的打击伤害:包括水塔、烟囱、高层建筑冬季结冰坠落,物资库房货架等落物,储煤场大煤块滚落等。 1.1.4电动、气动、液动阀门等机械控制部分在阀门开关时造成的打击伤害。 1.1.5旋转设备修后试运时转动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1.2事件类型 物体打击伤亡事故分为物体打击伤害和物体打击死亡两种。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1.3.1生产厂房、五金库房内各吊装口、吊物。 1.3.2各种转动设备的联轴器附近及转子的裸露部分。 1.3.3装载机拆木片垛、卸车。 1.3.4煤场行吊、装载机。 1.3.5叉车装成品纸、卸商品浆、卸原材料。 1.3.6各种在同一垂直面上存在交叉作业的区域。 1.4可能造成的危害 发生物体打击后,可引起人员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5.1设备或零部件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 1.5.2违章作业、多人指挥; 1.5.3设备捆绑不牢固等。角磨机、切割机等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野蛮操作或操作不当; 1.5.4手锤、大锤等锤头松动,操作人员戴手套操作; 1.5.5备用转动设备发生缺陷,检修人员无票作业; 1.5.6设备修后没有履行押票试运手续。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物体打击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办公室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2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4物体打击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 3.2.1一般伤口的处置措施 3.2.1.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纱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纱布加压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3.2.1.2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 3.2.1.3大的动脉及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3.2.1.4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3.2.2骨折伤亡的处置措施 3.2.2.1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 3.2.2.2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是典型的骨折症状。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 3.2.2.3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以免骨折移位及脱位加剧,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经损伤,甚至造成截瘫。 3.2.2.4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刺激受伤部位以下的皮肤(例如腰椎受伤,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脚皮肤做比较鉴别),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损害。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夹板或硬纸皮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 3.2.2.5对有脊椎骨折移位导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的伤员,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3.2.2.6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做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3.2.2.7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面,只能用干净的纱布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3.2.3颅脑损伤的处置措施 3.2.3.1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 3.2.3.2颅底骨折或颞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伴颅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 3.2.3.3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 3.2.3.4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 3.2.3.5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3.2.3.6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 3.2.4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3.2.4.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3.2.4.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2.4.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2.4.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3.2.4.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3.2.5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 3.2.5.1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3.2.4.2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3.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对于由于冰块坠落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在人员得到可靠救治后,应将现场设置隔离警示标识,以防止其他人员误入后造成伤害。 4.2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受害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4.3脊柱有骨折伤员必须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4.4抢救脊椎受伤的伤员,不要随便翻动或移动伤员。随意搬动、翻动伤员可能会产生如下二种后果: 4.4.1骨折端移位对脊髓造成进一步的压迫伤害而导致瘫痪。 4.4.2骨折断端刺穿附近血管,造成出血性休克。 4.5搬运伤员过程中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或两腿,绝对不准单人搬运。必须先将伤员连同硬板一起固定后再行搬动。 4.6用车辆运送伤员时,最好能把安放伤员的硬板悬空放置,以减缓车辆的颠簸,避免对伤员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4.7对于头部受到物体打击的伤员,检查中无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当时自觉无精神、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而放松警觉。该类伤员必须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因为这可能是严重脑震荡或硬脑壳撕裂出血的前兆。

(六)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1)触电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人体直接接受电流能量将遭到电击; (2)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受到烧伤或灼伤; (3)人体在电磁波照射下,吸收电磁场的能量也会受到伤害等。 (4)触电事故的特点是事故发生突然、时间短、后果严重。 1.1危险性分析 使用电动工器具时,电动工器具外壳漏电。电气设备外壳漏电。电灯开关、插座破损,带电部分外露。员工劳动保护使用不恰当。带电作业。临时用电使用的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在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过程中,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检修、检查或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措施。 1.2事件类型 触电伤亡事故分为触电伤害和触电死亡两种。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1.3.1控制室、电气配电柜;手持电动工具; 1.3.2办公室内电气设施; 1.3.3电器设备检查、检修、维护的作业场所; 1.3.4雷雨天气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1.4可能造成的危害 发生触电后,可引起人员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5.1设备地线脱落,没有及时恢复;手持电动工具不接漏电保护器; 1.5.2临时用电设施不符合要求;插排、插座、开关破损还继续使用; 1.5.3无人监护情况下从事电气作业;电气设备检修不办理工作票; 1.5.4作业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1.5.5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 1.5.6电气设备检修未严格执行监护制度; 1.5.7作业人员在未切断电源或作好安全措施的电气设备上工作; 1.5.8电气设备检修时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1.5.9作业现场私自乱接临时电源; 1.5.10安全距离不足违章蛮干,有可能误撞带电设备; 1.5.11作业时走错间隔或私自移开遮栏; 1.5.12停电设备检修未验电便进行工作。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触电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触电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安全生产科报告。 3.1.2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科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触电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首先要是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3.2.2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3.2.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者手不得触及伤员。 3.2.4如触电者处于高位处,触脱电源后会直高处坠落,要采取相应措施。 3.2.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3.2.6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源等级的绝缘工具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 3.2.7如果出点发生在架线杆塔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若可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蹬杆,束好自己的安全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脱离电源;如系高压带电线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长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 3.2.8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的高压导线,且三维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m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体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才可以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3.2.9救护触电伤员却断电源时,有时会是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3.2.10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3.2.10.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3.2.10.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2.10.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抢救,直至医疗人员接替救治。 3.2.10.4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判断有无意识的方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3.2.10.5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3.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在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 4.2事故发生时要以抢救伤员为先,可不经许可即行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 4.3要求心肺复苏要坚持不断的进行(包括送医院的途中)不随便放弃。 4.4联系医疗单位救治时必须以就近为原则。 4.5如伤者在不易救援的地方,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之后才能接近进行救援,避免救援者发生事故。 4.6现场保卫组应保护好事故现场,设臵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破坏事故现场,以便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4.7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构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 4.8救护人要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4.9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 4.10即使触电者在平地,电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4.11如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七)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灼伤事故的原因 (1)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被高温汽水烫伤; (2)带电作业产生的电弧:高压触电时,两电极之间的温度可高达1000℃---4000℃,接触处可造成严重的烧伤; (3)明火作业时不慎烧伤; (4)腐蚀性危险化学品意外与人接触时烧伤; (5)不安全装束:高温作业人员穿着化纤衣物,接触高温时衣物着火烧伤; (6)其他物理性和化学性灼烫:包括蒸汽的突然泄漏与可燃性气体的突然燃烧等造成的灼烫伤。 1.1危险性分析 下列事件均有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1.1蒸汽裸露管道、压力容器爆炸、损坏高温蒸汽泄漏; 1.1.2压力容器检修时,高温蒸汽喷出; 1.1.3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高温蒸汽泄漏; 1.1.4检修时防护措施不完善; 1.1.5碱回收炉喷火、溶解槽喷出溶液、蒸发器泄漏、没有可靠防护装置; 1.1.6烘缸表面、汽头及管道泄漏,喷出汽体,无警示标志; 1.1.7蒸球蒸汽管道、阀门泄漏喷放仓喷出浆液; 1.1.8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不当造成灼伤。 1.2灼烫事件类型 1.2.1火焰烧伤; 1.2.2高温物体烫伤; 1.2.3化学灼伤; 1.2.4物理灼伤。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1.3.1热力系统中管道、阀门的高温蒸汽泄漏; 1.3.2锅炉本体的锅筒、人孔、减温加压器、连排扩容器、除氧器、加热器、热煤渣; 1.3.3高低压电放弧; 1.3.4烘缸、汽头、管道泄漏或裸露; 1.3.5分气缸、阀门、管道泄漏或裸露; 1.3.6热风包、阀门管道泄漏或裸露; 1.3.7蒸球、喷放仓泄漏; 1.3.8碱回收炉喷火、溶解槽容物; 1.3.9黑液蒸发器泄漏; 1.3.10贮存或使用强酸、强碱、生石灰等化学原料; 1.3.11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带高温的设备,均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3.12实验室烘箱及加热后的容器。 1.4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4.1灼烫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现肿胀、水泡、疼痛; 1.4.2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1.5事前征兆 1.5.1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温层或脱落; 1.5.2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配备防护服;高温蒸汽泄漏; 1.5.3在作业过程中,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及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面具; 1.5.4接触化学药品时。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触电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报告。 3.1.2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灼烫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现场急救原则:迅速脱离致伤源,立即冷疗,就近急救和分类转送专科医院。对于不同的致伤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3.2.2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3.2.3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和饰物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物,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3.2.4化学烧伤: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但对于生石灰烧伤应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3.2.5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 3.2.6冷疗: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创面的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可用15℃左右自来水、井水或加入冰块的冷水冲洗或浸泡,时间尽量不少于30min。 3.2.7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做相应的急救。 3.2.8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水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不再污染、不再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3.2.9烧伤患者伤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还应考虑有休克因素。 3.2.10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3.2.11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或设备隔离,及时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汇报灼烫伤亡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及抢救。 3.2.12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2.13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3.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或设备隔离,及时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 4.2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切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水泡皮,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不再污染、不再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4.3烧伤患者伤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还应考虑有休克因素。 4.4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 4.5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4.6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做相应的紧急处理。 4.7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八)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高温中暑事件特征 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征,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1)中暑先兆: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3)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1.1危险性分析 夏季高温时,在通风差的室内作业;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日光曝晒下露天施工作业等。 1.2事件类型 1.2.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1.2.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1.2.3重度中暑:高热、意识障碍、无汗、肌肉痉挛、虚脱或短暂晕厥。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和地点 1.3.1通风差的室内、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 1.3.2日光曝晒下露天施工作业; 1.3.3夏季长时间在抄纸机热风罩内作业; 1.3.4夏季长时间在碱回收炉、蒸发器作业; 1.3.5夏季长时间在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 1.4事件危害程度分析 事件易发季节:夏季夏季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原因,易造成工作人员高温中暑,情况严重时可引发人身伤亡事件。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5.1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烈日直射头部,环境温度过高,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现象,其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1.5.2高温场所内作业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 1.5.3高强度、长时间作业; 1.5.4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中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高温中暑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安全科报告。 3.1.2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高温中暑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处理:迅速将中暑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病人能饮水时,可给病人大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病人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3.2.2重度中暑处理:将所有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并联系医护人员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工作。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找出中暑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病情严重者立即联系车辆,并由医护人员边抢救边护送至医院。 3.2.3必要时可拔打120急救。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决定是否组织对该工作场所的人员进行疏散。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3.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除非病人有呼吸循环衰竭或大量呕吐、腹泻的情况,不需要输入太多的液体,以免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4.2呼吸循环衰竭者,酌用呼吸、心脏兴奋剂,呼吸困难者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抽搐者可给予镇静剂。 4.3对病情危重,适当处理无好转者,应在继续抢救的同时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院。

(九)有限空间内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有限空间内作业事件特征 (1)有限空间内含有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 (2)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被消耗或被挤出导致氧含量过低引起缺氧,如动植物呼吸、电焊大量消耗氧气等情况。 (3)有限空间内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会引起燃烧爆炸。 (4)其他任何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情况。 1.1危险性分析 在容器、槽箱、锅炉烟道、排污井、地下沟道及化学药品储存间等有限空间内作业时,由于通风不良,引起作业环境中严重缺氧以及有毒气体急剧增加导致作业人员昏倒、急性中毒、窒息伤害等。 1.2事件类型 有限空间内作业事故类型: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1.3.1制浆车间:蒸球、喷放仓、浆池、白水池、斜管沉淀池、碱化塔、氯化塔、漂白塔、储浆塔、漂液池、白液罐、碱液罐; 1.3.2抄纸车间:烘缸、白水池、白水塔、浆池、损纸池、水利碎浆机; 1.3.3动力车间:锅炉炉膛、锅筒、返料器、风道、烟道、原煤仓、炉灰仓、炉渣仓、静电除尘器、脱硫塔、冷却塔、凝结器、除氧器、工业水箱、软化水箱、储油槽; 1.3.4环保车间:中段水池、平流式沉淀池、选择池、曝气池、二沉池、稀黑液罐、浓黑液罐、黑液蒸发器、圆盘蒸发器、水膜除尘器、重油储罐、碱回收炉膛、烟道、除氧器、溶解槽、氯液沉淀罐、苛化器、白液池、白液罐、反应釜。 1.4可能造成的危害 当工作人员所处工作环境缺氧和存在有毒气体,且工作人员没有采取有效、可靠的防范、试验措施进行工作时,会造成作业人员昏倒、休克、中毒、窒息、爆炸、高温中暑等伤害事故,甚至人身死亡。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5.1工作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态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闷或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 1.5.2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且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1.5.3工作成员工作随意,不听工作负责人和监护人的劝阻。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有限空间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有限空间内作业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报告。 3.1.2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有限空间内作业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将窒息人员脱离危险地点,对于有毒化学药品中毒地点发生人员窒息的事故,救援人员应携带隔离式呼吸器到达事故现场,正确戴好呼吸器后,进入现场进行施救。 3.2.2对于有限空间内由于缺氧导致人员窒息的事故,施救人员应先强制向空间内部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3.2.3对于电缆沟、排污井、排水井等地下沟道内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地点,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先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方法通过有毒气体检测仪、小动物试验、矿灯等),确认安全或者现场有防毒面具则应正确戴好防毒面具后进行施救。 3.2.4施救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后,将窒息人员救离受害地点至地面以上或通风良好的地点,然后等待医务人员或在医务人员没有到场的情况进行紧急救助。 3.3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3.3.1有限空间内作业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3.3.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3.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3.3.4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3.3.5有限空间内作业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3.4事件报告 3.4.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4.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4.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4.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对于电缆沟道、有毒化学品储藏室等的救援工作,救援人员在施救前,应戴好防毒面具,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再进行施救工作。 4.2电缆沟、排污井、化粪池等进行抢救时,施救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做好防止人身坠落的安全措施。 4.3伤员、施救人员离开现场后,工作人员应对现场进行隔离,设置警示标识,并设专人把守现场,严禁任何无关人员擅自进入隔离区内。 4.4采取通风换气措施时,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以防止氧气中毒。 4.5对于有限空间内部禁止使用明火的地点,如管道内部涂环氧树脂等的地点,严禁使用蜡烛等方法进行试验。 4.6对于防爆、防氧化及受作业环境限制,不能采取通风换气的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严禁使用净气式面具。

(十)锅炉大面积结焦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1)过热器、水冷壁管超温爆管; (2)造成排烟温度升高,排烟损失增加使得锅炉效率降低; (3)炉排风帽烧坏或喷口被焦块堵死; (4)在高温烟气作用下,黏结在水冷壁或或高温过热器上的灰渣与管壁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高温腐蚀。 1.1影响锅炉结焦渣的因素 1.1.1一次风量低于最低流化风量。 1.1.2床料在得不到完全流化的情况下很容易结焦(多发生在点火初期)。 1.1.3大粒径燃料较集中地送入炉内,使密相区燃烧份额大幅度上升。 1.1.4因为误操作引起结焦,当床温下降(断煤或加煤太多形成强还原性气氛),在未查明原因的情况下,大量给煤,使床层中积存过多燃煤,呈严重缺氧状态,待燃煤燃烧时温度大幅上升,无法控制。 1.1.5返料器出项故障,循环物料量骤减,使热量不能被及时充分带出密相区。 1.1.6燃烧室中掉入异物,或风帽损坏,使局部流化不好,导致局部结焦。 1.2主要危害 1.2.1结焦会引起过热汽温升高,汽温投自动时减温水阀会开大,减温水量会瞬间增大,可能会发生受热面管束爆破。 1.2.2会使锅炉出力降低,严重时造成停炉,会缩短锅炉的使用寿命。 1.2.3会使排烟损失增大,锅炉效率降低,引风机耗电量增加。 1.2.4由于结焦往往是不均匀的,因而水冷壁结焦会降低自然循环锅炉的水循环安全性,使水冷壁产生较大的热偏差。 1.2.5布风板结焦会造成流化不均匀导致床温波动大,燃烧不稳定,严重时会发生爆燃。 1.2.6结焦易产生大块灰渣,会使冷渣器入口堵塞,排渣不畅最终降负荷运行。 1.3危险等级分类 1.3.1Ⅲ级状态:锅炉有结焦现象; 1.3.2Ⅱ级状态:锅炉大面积结焦造成锅炉灭火停运; 1.3.3Ⅰ级状态:清理锅炉大面积结焦导致人员烫伤或死亡。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结焦事故的应急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炉膛大面积结焦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 3.1.2部门负责人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炉膛大面积结焦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出现人身伤亡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若发现锅炉有结焦现象,值长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分析,对各部结渣状况进行检查,并按下列原则处置: 3.2.2若结焦现象不严重,可考虑采取:适当增加总风量、调整一次风及二次风量。若发现大面积结焦,运行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领导小组副组长汇报,并由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指挥,组织人员打焦。 3.2.3若人员捅焦也不能维持锅炉正常运行或排渣管无法排出时,应停炉处理。 3.2.4锅炉大面积结焦造成设备损坏、锅炉灭火时,值长应组织运行值班人员按事故停炉处理。同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按Ⅱ级预警响应进行处置。 3.2.5若炉膛大面积掉焦或打焦时造成人员烫伤或死亡,值长或事发现场人员应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正确方法进行先期急救,做好受伤人员防感染等措施,同时发出Ⅰ级预警信号。 3.2.6接报警后,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立即赶赴事发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救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同时组织相关人员按职责分工协同组织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2.7若出现多人受伤等,应及时联系当地医疗部门予以增援,重伤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3.2.8锅炉大面积结焦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3后期处置 3.3.1根据事故现场局面控制,次生、衍生危险隐患消除、环境指标等符合标准后经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批准,应急处置结束命令由Ⅰ、Ⅱ、Ⅲ级应急响应负责人发布。 3.3.2各级应急响应负责人在组织分析的基础上,立即进入恢复启动或设备修复程序。 3.3.3涉及到人身伤亡、设备损害的情况,按部门职责组织做好各项救治善后、设备的检修采购工作。 3.3.4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应急处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中暴露出来的不足,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3.3.5按公司事故调查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完成锅炉大面积结焦事故及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损坏、经济损失、整改内容等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4事件报告 3.4.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4.2事件扩大时,由总指挥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4.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4.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打焦工作,须由经过训练的工作人员进行,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规定,实习人员未经指导与学习,不准单独进行打焦工作。 4.2打焦工作前应进行危险点分折与预控,运行人员应并适当地提高炉膛负压。 4.3打焦前将炉膛温度降到60℃以下,局部若有明火可用水将其浇灭,方可下一步工作。 4.4打焦时工作人员必须穿着专用防烫服、工作鞋,戴防烫手套和头盔。 4.5打焦时,工作人员首先探测炉内CO浓度,CO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mg/m3,工作地点应有良好照明。 4.6捅焦时不准用身体顶着工具,以防打伤。现场要有人监护。捅焦用的工具必须完整适用,用毕须将工具放在指定的地点。

(十一)锅炉承压部件爆漏现场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锅炉承压部件发生爆漏将直接导致锅炉不能正常运行,同时在爆漏时或抢修过程中可能发生人身伤害,导致承压部件爆漏的危险如下: (1)炉内管爆漏,主要是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等受热面管道爆漏; (2)炉外管爆漏,主要是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给水管道、各部疏放水管道、各部取样管道、炉水泵高压注水管道等内部为高温、高压介质的管道爆漏; (3)汽包、下降管、各部集箱的爆漏,其主要发生在集箱堵头和焊缝处; (4)各部承压部件及管道的阀门、热工系统测点、热工仪表管座等的爆漏; (5)由于承压部件爆漏造成附近人员被高温高压的介质烫伤或受到打击伤害; (6)由于承压部件爆漏造成附近的其他锅炉辅机、锅炉控制系统等其他有关设备、设施损毁。 1.1危险性分析及事件类型 锅炉承压部件发生爆漏将直接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可能造成附近的其他锅炉辅机、锅炉控制系统等有关设备、设施损毁,同时在爆漏时或抢修过程中可能发生人身伤害。 1.2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和地点 1.2.1炉内管爆漏,主要是水冷壁、过热器和省煤器等受热面管道爆漏。 1.2.2炉外管爆漏,主要是主蒸汽管道、给水管道、各部疏放水管道、各部取样管道等内部为高温介质的管道爆漏。 1.2.3汽包、下降管、各部集箱的爆漏,其主要发生在集箱堵头和焊缝处。 1.2.4各部承压部件及管道的阀门、热工系统测点、热工仪表管座等的爆漏。 1.3可能造成的危害 发生锅炉承压部件暴漏后,可引起锅炉、辅机等设备损坏。在检修过程中还有可能造成人员的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1.4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爆管时有明显的爆破声和喷汽声。 1.4.2.水位迅速下降,水位计上可以看出来,还会有低水位报警。 1.4.3.蒸汽气压可能明显降低,压力表读数上体现。 1.4.4.锅炉外可能见到大量水雾蒸汽。 1.5炉内爆管漏水征兆 1.5.1锅炉内有不正常泄露响声,爆漏严重时,不严处向外喷炉烟或蒸汽。 1.5.2炉膛及烟道负压减小或变正,摆动幅度较大。 1.5.3水冷壁或壁再大面积爆漏时,可能造成锅炉灭火。 1.5.4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爆漏时,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主汽流量,锅炉汽压下降,汽温升高。 1.5.5爆漏侧烟气温度下降,爆漏处受热面后两侧烟温偏差增大。 1.5.6炉外管爆漏征兆有明显泄露响声和蒸汽。 1.5.7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但有水、汽痕迹。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的应急工作。 2.2.1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1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1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1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锅炉承压部件爆漏突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 3.1.2部门负责人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技部及部门负责人。 3.1.3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4运行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处理。应急处置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5锅炉承压部件爆漏进一步扩大时启动《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发生人员伤亡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运行方面的现场处置汇报值长及车间主任。 3.2.2泄漏不严重时降低负荷,加大给水量,维持各参数,密切注意炉内燃烧情况,做好申请停炉的准备。 3.2.3破坏严重,不能维持正常运行时,应紧急停炉,维持通风系统运行,以排除炉内烟气和蒸汽。 3.2.4停炉后应尽量维持汽包水位,根据检修要求采取消压放水等安全措施。 3.2.5检修方面的现场处置停炉降压后,将锅炉燃烧室各部人孔门打开通风降温,并初步判断爆漏情况。 3.2.6降压放水后,将怀疑爆漏处炉墙保温拆除或炉内条件允许后进入锅炉内部,确定爆漏区域。 3.2.7组织抢修力量,准备抢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装设照明后,搭设脚手架或炉内升降平台。 3.2.8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仔细检查漏点及附近管子损伤情况,分析原因,并决定抢修方案,对爆漏处进行抢修,抢修完毕后,恢复锅炉运行。 3.2.9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生产副总经理宣布事故应急处理结束,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3.3事件报告流程 3.3.1值长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切换启动柴油发电机自备电源。并将事故汇报给车间主任及生产处长。 3.3.2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人立即向生产副总经理汇报事故情况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3事件扩大时,由生产副总经理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4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3.5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对爆漏处进行隔绝或检查爆漏点时要两人进行,禁止单人进行检查或操作,并按照规定穿热力隔绝服装,控制室保持通信联系畅通。 4.2抢险储备物资要定期检查、试验,确认完好。备件损坏或数量不足时,及时修复或联系购买。 4.3严格执行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救援命令,正确执行应急救援措施,避免因救援对策或措施执行错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人员伤亡重大事件的发生。 4.4如有人员伤害时,应急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前,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做好自我防护,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4.5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十二)起重机械故障事故处置方案

1、事件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起重机械故障后如果处置不及时、不正确,可能导致起重机械失控,起吊物坠落,造成起吊物及周围设备损坏报废、起重机械损坏、人身伤亡。 1.2事件类型 1.2.1起重机械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起重机械钢丝绳破(磨)损严重、钢丝绳压板螺丝松动、制动装置失灵、减速机刷齿或短轴、起吊钩断裂、电气控制(保护)失灵或短路等。 1.2.2严重故障或司机强打反车、错误判断指挥信号等误操作,导致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 1.2.3起重机械发生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电气控制(保护)系统、线路老化短路及仓门开关、行程限位开关、超载限制器等保护元件损坏可能导致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 1.2.4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车轮脱轨,起重机械大车(小车)单面端梁行走车轮因减速机或转动轴、联轴节等传动部件故障而拒动或轨道上有异物,导致起重机械端梁两端间行车轮不能同步动作,造成大车(小车)车轮脱轨。 1.3事件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汽机、锅炉厂房内行吊、煤场抓吊,五金库、机电车间内行吊,制浆车间、抄纸车间内单梁吊车。 1.4可能造成的危害 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事故。 1.5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5.1起重机械运行时卷筒或减速机有异音、局部温度超标、起吊物品时吃力、操作时动作不灵敏、钢丝绳损伤且超负荷使用、钢丝绳压板螺丝松动、制动装置及减速机带故障使用、起吊钩运转异常及开口超标等。 1.5.2电气控制(保护)系统、线路及仓门开关、行程限位开关、超载限制器等保护元件温度超标、起吊物品时吃力、操作时动作不灵敏。 1.5.3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运行时减速机或行车轮有异音、局部温度超标、操作时动作不灵敏,有跑偏现象。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XX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XX 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XX等。 2.2 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的应急工作。 2.2.2事发部门负责人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带班负责人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人员职责: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起重机械故障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报告。 3.1.2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 3.1.3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 3.1.4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1.5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6起重机械故障事故进一步扩大时启动《大型机械事故应急预案》,出现人身伤害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起重机械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措置措施: 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小组成员必须穿戴绝缘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器具,携带抢险及维修工器具。 如果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员。 如果起吊物未发生坠落,钢丝绳及制动器、卷筒、减速机无故障时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 钢丝绳及制动器、卷筒、减速机故障时只能使用倒链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以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故障排除后必须使用专用配重块进行试吊,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严禁使用设备或起吊物进行试吊。 3.2.2起重机械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处置措施: 3.2.2.1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3.2.2.2如果引发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员。 3.2.2.3如果未引发起吊物坠落,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或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的方法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3.2.2.4如果发生起升钩冲顶,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的方法将起升钩与卷筒之间的挤压力量释放。 3.2.2.5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查找故障过程中应拆解负荷端电缆头,以防止起重机械误动引发事故,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以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3.2.2.6故障排除后必须先进行空负荷试验(未接入负荷端线路),然后进行空载试验(接入负荷端线路),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运行。 3.2.3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车轮脱轨处置措施: 3.2.3.1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3.2.3.2在行车轮脱落端上方合适位置选择吊点,用倒链将端梁固定,在未脱落端行车轮前后加装夹轨器,防止发生起重机械坠落事故。 3.2.3.3如果引发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员。 3.2.3.4如果未引发起吊物坠落,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或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的方法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组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3.2.3.5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时起重机两端必须用钢丝绳或倒链牵制,起重机械下方必须设置警戒线以防止发生起重机坠落事故,并做好维修记录,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3.2.3.6故障排除后必须先进行空载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2.4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生产副经理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3.3事件报告 3.3.1应急救援办公室立即向常务副总经理汇报事故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 3.3.2事件扩大时,由常务副总经理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事故信息,如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应当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最迟不超过1小时。 3.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 3.3.4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 4、注意事项 4.1进入生产现场应按规定穿防护服装、戴防护帽,从事电气作业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作业场所,应穿防止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 4.2抢险储备物资要定期检查、试验,确认完好。备件损坏或数量不足时,及时修复或联系购买。 4.3严格执行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救援命令,正确执行应急救援措施,避免因救援对策或措施执行错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或人员伤亡重大事件的发生。 4.4应急处置成员在处理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或其他险情应及时将情况上报给应急指挥救援指挥部,绝不能盲目处理,造成设备损坏事故扩大。 4.5应急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前,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做好自我防护,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4.6在急救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4.7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往期文章】

2801.

280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2808.

2809.

2810.

2811.

2812.

2813.

2814.

2815.

2816.

2817.

2818.

2819.

2820.

2821.

2822.

2823.

2824.

2825.

2826.

2827.

2828.

回复【入群】加入公众号群

关键词: 应急救援 副总指挥 事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