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人数或达500万。手抖不一定是帕金森,帕金森还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自测?不幸患病如何治疗?

本期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毛薇、副主任医师梅珊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主治医师姬少珍讲述帕金森的常见误区,了解这些知识点,早预防,早发现。


(资料图)

手抖就是帕金森?

虽然帕金森病可以出现手抖,但是手抖不一定都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多种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然而,就像手抖一样,这些早期症状多数缺乏特异性。目前发现,特发性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是帕金森病重要的早期预警信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生活中,如发现睡眠中出现梦境相关的喊叫、肢体活动,就需要进一步就诊明确是否患有RBD。RBD患者已被列入帕金森病非常重要的高危人群。

除RBD外,其他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丧失、便秘、抑郁焦虑等,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帕金森早期轻微运动症状包括面部表情减少、手指灵活性下降、走路摆臂减少、说话声音变小、轻微弯腰姿势等,然而这些症状有时难以与其他衰老相关疾病进行鉴别。

总之,如发现可疑RBD或存在多个其他PD早期预警症状,建议神经内科运动障碍病专科门诊就医。

帕金森是典型的老年慢性疾病,年轻人一般不会得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欧美国家60岁以上帕金森病患病率达到1%,80岁以上超过4%,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帕金森病不仅仅影响老年人。

研究发现,近25%的患者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下,5-1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下。

帕金森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帕金森病的发病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适量引用咖啡、茶,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均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另外,及早发现帕金森病高风险人群并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管理,是帕金森病早诊早治的关键。

帕金森病如何自测?到医院什么科室就医?

帕金森病的诊断以临床表现为主,需要专科医生进行查体,结合影像学、左旋多巴药物反应试验等辅助检查手段综合诊断。

下面的问题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自我筛查,如有多个下述表现,建议神经内科运动障碍病门诊就诊排查帕金森病。

你最近日常活动变慢了吗?

你写字变小了吗?

你的言语变得含糊或者声音变小了吗?

你站起来时有困难吗?

你的嘴唇、手、手臂和/或腿会颤抖吗?

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肢体僵硬?

你系扣子或穿衣服时有困难吗?

你走路时是不是拖着脚或迈小步?

你走路或转弯时是不是感觉脚被粘住了?

你或他人有没有注意到你走路时只摆动一只手臂?

你的平衡感变得更差了吗?

你或他人有没有注意到你驼背或姿势不正常?

帕金森病的治疗有哪些新进展,未来的治疗方向是什么?

目前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肉毒毒素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等多学科治疗模式。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取得进展,新的治疗手段,如疾病修饰治疗、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免疫疗法等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未来随着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越来越丰富,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并对病人进行长期规范的管理,将有助于达到最佳疗效,使患者长期获益。

帕金森病会危及生命吗?

帕金森病本身不是致命性疾病,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但是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但随着治疗方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能较长时间的维持高水平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对于这样的慢性疾病,做好疾病的全面、全程管理非常重要。

全面、全程管什么?

帕金森病已经有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还是外科治疗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对于缓解心理障碍、疲劳、疼痛等非运动症状有不错的效果。

要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研究表明,大约有54%的帕金森患者易出现情绪低落,不快乐等抑郁情绪;除了抑郁情绪之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疲劳、疼痛等症状,这些心理情绪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患者自己。不能丧失信心,而且要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聚焦

研究称:空气污染物PM2.5可能会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在5日出版的《英国医学杂志》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开展的一项综述分析显示,接触细颗粒空气污染物(PM_2.5)可能会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了多个PM_2.5与痴呆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他们发现,空气中PM_2.5年均暴露量每增加2微克/立方米,罹患痴呆症的风险就会增加17%。证据还表明,痴呆症与接触氮氧化物和二氧化氮之间存在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空气污染与罹患痴呆症风险的关联可能小于吸烟等其他风险因素,但由于暴露在空气污染中的人数众多,对人口健康的影响也很巨大。目前,全球有5700多万人罹患痴呆症,据估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53亿。其中高达40%的病例被认为与潜在的可变风险因素有关,如接触空气污染物等。

聚焦

《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出版:发病率升高,死亡率下降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出版的《2022北京肿瘤登记年报》于4月10日发行。年报显示,2019年北京市恶性肿瘤新发例数为58234例,发病率为419.97/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2.54%,呈上升趋势,死亡例数为27350例,死亡率为197.24/10万,10年间年均变化百分比为-1.42%,呈下降趋势。

聚焦

巩固提升全国地方病防治,到2025年底实现7项目标

国家疾控局等17部门4月10日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地方病防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底,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消除大骨节病和克山病危害、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等7项目标。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37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姬薇

相关新闻

乐健康丨多地提醒:这些东西别乱食用

本期编辑:成露 窦小涛

(关注工人日报微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