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2日讯威海市文登区把信用建设深度嵌入乡村治理,拓展美德信用惠民场景,打造美德信用双向联动。
走进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信用超市,占地500平米的超市宽敞明亮,牛奶、面粉、食用油、肉蛋蔬菜等一应俱全。村民们拿着“诚信一卡通”,可以直接“刷积分”购物。
“我们信用超市去年11月份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服务品类有3000多种。我们将不断丰富商品品类,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信用惠民超市经理周先波说。
“诚信一卡通”是文登区为丰富农村信用惠民场景重点打造的又一项信用惠民工程。在高村镇,投资建设了威海市第一家信用惠民大型商超。只要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和村居管理就可以兑换相应价值的日用百货或享受优惠服务。
“我在村里参加志愿服务得的分,拿着诚信一卡通到信用超市兑换,品种多。我得的分是五星级,给享受八五折,优惠更多,太方便了。”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墩后村村民金玉凤说。
文登区采取“积分评价、星级管理”的形式,由市、区社会信用中心指导协调信用管理系统建设,在镇级层面运维,村级建立信用采集、评价等环节,把每个村的村规民约和信用积分管理办法融在一起,每年享受到美德信用惠民服务的村民约20万人次。同时,通过建立信用议事会,形成信用信息采集、议事、公示等工作流程规范,并在全域建立联奖联惩机制,确保农村信用“一把尺子量到底”。
“文登区大力推进美德信用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拓展‘志愿+信用’适用领域,推行‘金色麦田文明实践基地’‘信用农场’等新型发展模式,助力村集体增收,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化‘无形’美德为‘有形’实惠。”威海市文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明明说。
目前,文登区流转土地1万多亩,建设麦田实践基地、信用农场97处,为村集体增收725万元;全区628个村全部取消了零工支出,累计节省村级资金2000多万元。
闪电新闻记者陶晓东 文登台 李龙 孙涛 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