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盛夏时节,正是草原最美季节。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向东行驶30多公里,有一处水草丰美的牧场正在上演一场关于马产业发展的好戏。“我们依托生态和马产业区位、交通优势,正在规划打造黄金草原·白音锡勒马产业园。”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党委书记巴达日拉图对记者说道。
锡林郭勒盟于2010年被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中国马都”的称号,作为“中国马都”核心区的锡林浩特市正依托生态和马产业优势,开启草原马文化旅游的新模式、新业态。
据介绍,白音锡勒牧场是“中国马都”核心区的核心部分,始建于1950年10月,是内蒙古自治区农垦系统建场最早、经营规模最大的国有农牧场,总面积3400平方公里,是锡林郭勒盟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这里拥有山水林田湖草沙资源,境内锡林河流淌60公里。
图为中国马都玩马俱乐部的教练们。(本报记者 余健摄)
巴达日拉图告诉记者,白音锡勒牧场马产业基础好,马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良种马繁育基地”,有着内蒙古“快马的摇篮”之誉。正在建设中的马产业园由中国马都玩马俱乐部、国家马匹性能测定中心、黄金草原白音锡勒马奶疗养基地三个部分组成,主要项目包括骑行训练、骑行体验、野骑穿越、赛马、马术表演、马摄影、特色产品销售、马奶疗养等。在巴达日拉图的规划中,牧场将通过“标准、规范、安全、有趣的玩马”,开启草原马文化旅游的新模式,将白音锡勒打造成“网红”,从而带动马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达到牧户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
“一样的马不一样的玩法,我们白音锡勒牧场就是要充分发掘马的文化、体育、娱乐、健康的价值,要用最小的成本产生最高的产值。”巴达日拉图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马都玩马俱乐部已基本建设完成,准备于8月初开始试营业,“届时我们将开放马匹骑乘训练体验、野骑穿越、乘坐马车等项目。”
图为白音锡勒牧场的马车主体。(本报记者 余健摄)
从16岁开始接触马匹,目前主要从事马匹改良繁育和训马的白音锡勒牧场牧民李国志早早就被确定为中国马都玩马俱乐部的教练。“我从小喜欢马,早年还在香港受速度赛马和马房管理专业培训,并曾多次使用自主繁育的耐力赛马匹参加全国比赛,获得不错的成绩。”李国志说。
李国志告诉记者,自己于2013年成立锡俊马业牧民专业合作社,现经营着7000多亩草场,有存栏马匹120多匹以及训马设施较为齐全的固定马房,“现在爱马玩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合作社每年繁育出栏50匹马驹,基本上是供不应求。除了繁育马匹、训练马匹,我们也培训马术新人,为马术俱乐部补充力量,同时也增加了家里的收入。去年我们家的总收入达80多万元,纯收入达40余万元。”
李国志介绍,未来他打算以繁育、训练、参赛为一体,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赛马专用马匹配套体系,不断为赛事输送品质优良的赛马。同时,他还希望培育的马匹和马术运动员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将合作社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马匹繁育训练基地。
记者从锡林浩特市马产业发展中心了解到,目前,锡林浩特市马匹存栏为23000余匹,包括蒙古马、锡林郭勒马、卡巴金马、顿河马、英纯血马和半纯血马等优良马种。现有种马场2个,以马业养殖、马产品加工注册的合作社14家,现代马产品加工企业3家,马术俱乐部4处,白音锡勒牧场牧民蒙古策格酿制技艺传人成功入选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据介绍,下一步锡林浩特市将继续推进以马旅游产业、体育竞技、运动休闲、文化传承为主体的马产业优势资源,提高群众参与度。与此同时,挖掘马文化内涵,弘扬民族马文化、蒙古马精神,不断扩大“中国马都”的影响力。
关键词: 锡林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