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月3日,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榜单,京东集团排名跃升至46位,较6年前首次上榜提升了320位,并连续6年排名国内行业首位,也是国内行业唯一进入前50的公司。在全球供应链“危”“机”并存之下,新型实体企业围绕供应链打造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正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自2016年首次登上世界500强榜单的6年来,京东的活跃用户数量从1.5亿增加到5.8亿,让远在西藏林芝“万人县城”的网购送货速度,从以前的一两周缩短至一两天;京东服务的活跃企业客户数量超过800万家,成为九成以上在华世界500强企业、全国近70%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共同选择,同时也为制造、能源等领域提供专业供应链服务;自2020年10月启动乡村振兴京东“奔富计划”以来,至2021年底已带动农村实现产值3200亿元,帮助数百万农户大幅增收,并有望提前实现三年产值超万亿的目标。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下,京东持续不断地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个供应链环节,助力供应链的数实融合,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京东对供应链的理解,已经进化到“有责任的供应链”,从商业价值、产业价值,进一步延伸到社会价值。通过打造“有责任的供应链”和“织网计划”,京东开放自身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技术,织起了货网、仓网、云网并深度融合解耦,实现“三网通”,不仅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带动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
推进链网融合,也成为京东“以实助实”的最佳实践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其中,货网是“三网通”流动的商品细胞。京东创立19年来,已搭建起覆盖线上线下的商品交易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全时段、全渠道、全场景的购物和生活服务体验。在自营商品SKU超1000万的基础上,将库存周转天数降至30.2天,推动了全产业链效率的提升。
仓网是“三网通”坚实的设施躯干。目前,京东物流运营约1400个仓库、有超20万名自有配送人员,建立了包含仓配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跨境网络在内的高度协同的六大网络,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可以在全国94%区县、84%乡镇可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同时,京东也在不断加强海外仓储和干线网络布局,建立了覆盖近230个国家及地区的国际线路,截至2021年底已拥有近80个保税仓库及海外仓库。
云网是“三网通”高效的技术神经,也是构筑货网和仓网的技术底座。截至2021年底,京东体系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上已累计投入近800亿元,技术成果遍布智能零售、物流仓储、智能城市等诸多数智供应链应用场景,在不断夯实自身数智化效能的同时,以京东云为技术与服务品牌对外输出核心技术,为合作伙伴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拓展空间,助力“千行百业”数实融合。
从中关村创业至今,京东始终围绕供应链大力度投入,推进从单点到链网融合的产业链接,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提质增效。仅2019年至2021年,京东在构筑仓网、货网、云网等供应链基础设施中累计用于商品采购、技术研发、物流履约、员工薪酬福利、品牌商家扶持等相关投入总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研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看来,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可以扩大交易的范围,推动分工的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无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都有这样的效应,应该把供应链数智化转型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促进智能供应链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相融合;这需要培育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供应链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