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第21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在长春农博园开幕。本届农博会以“发展数字农业、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交易功能、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模式,旨在显示农业高新科技成果,搭建农产品交易平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本届长春农博会将持续至8月27日,会期10天。

8月18日,第21届长春农博会开幕,人们正在农机展区参观、问询。 本报记者 马洪超摄


【资料图】

展会期间,线下展区主要包含吉林省品牌农业、数字农业及国际农产品、农业装备、大田技术模式、精品畜牧业、“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展厅及展区。记者走进展馆,各展区一派繁忙景象。在位于国内名优产品展厅的由吉林省妇女联合会等5部门主办的“吉林巧姐”市集,玉米叶子、稻草编织的手工艺品吸引了很多人观看、购买。

据榆树市巾帼草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艳文介绍,她们合作社有3500多名农村妇女社员,产品早已走出国门,2021年销售额7300多万元,长期编织的妇女可年增收2万余元,还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利用农闲时间编织手工艺品,每月可多收入千元左右。周艳文说,“我们做这个事是零成本,玉米叶子、稻草在农村随处可见。在闲余时间,不管是残疾人、家庭妇女、陪读家长都可以靠灵巧的双手编织工艺品赚取收入,自立自强。”

8月18日,第21届长春农博会开幕,人们正在“吉林巧姐”集市挑选手工艺品。本报记者马洪超摄

同样靠灵巧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还有坐在轮椅上的华莉,“我们合作社有100多人,通过网上和实体店销售,剪纸作品售价从几十元钱到几百元钱不等。”她们身残志坚、自立自强,在勤劳致富路上展现出了巾帼风采。

在数字农业及国际农产品展厅,处处展现着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与创新。几个造型独特的取暖锅炉进入了记者视线,该公司负责人魏先生介绍,秸秆直燃高效锅炉在替代燃煤方面能达到农村取暖“零碳排放”。与市场常见的锅炉相比,可使用的燃料范围更广、运行费用低,各种农作物秸秆、蘑菇菌棒等都可作为燃料,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燃烧物尾气排放可达到国家标准。

“线下”品牌展销、产业示范、经贸论坛等系列展示与活动有条不紊,“线上”的“云展示”“云交易”“云服务”系列活动也在有序开展,呈现数字贸易、农业物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这是本届长春农博会的一大亮点。

8月18日,第21届长春农博会开幕,几名主播正在直播间工作。本报记者 马洪超摄

透过直播间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几名农民主播正对着手机,热情地与粉丝互动。记者用自己的手机扫码进入网络直播间,发现其中一名看似朴素的主播竟然是拥有八九十万粉丝的“网红”,直播间实时在线六千余人。农博会大大小小的直播间里,有的主播在推介吉林省的名优产品,有的主播在介绍新型农业致富项目。刚下直播的北大湖镇草庙子村第一书记马小涵说,“通过对吉林省的产品推介,让我对家乡农产品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村从去年十月份开始线上直播,到现在卖货卖了125万元。”

据悉,自2000年创办以来,长春农博会已成功举办过20届,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攀升,已成为展示吉林农业发展成就的重要盛会、深化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