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全国首个“绿色电力评价”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9月7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为绿色电力核算、评价和报告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助推内蒙古自治区全区零碳产业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国绿色电力的评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该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提出并归口,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由远景科技集团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建标准编制团队。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根本遵循,明确了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为推动绿色电力等的应用,主管部门出台了包括了绿电使用不计入能耗指标的相关政策,持续推动绿色电力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尚缺乏绿色电力评价的相关理论支撑及标准。地方上对绿色电力的定义核算、评价和报告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并不明确;相关核算评价工作的可控性和可比较性有待提高;核算、评价的标准化方法、相关工作的质量保证,以及核算评价报告要求仍需完善。地方上亟需支撑用能单位绿色电力应用相关的核算、评价和报告工作的相关标准。
据悉,该地方标准制定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当前绿色电力在应用侧认定难的问题。该标准的研发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的合规性,针对用能单位所使用的全部绿色电力使用行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核算的边界、方法上的一致性。为绿色电力消费的认定提供了重要的标准支撑。
通过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推动产业园区改变既有能源系统和传统产业体系,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的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并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促进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绿电采购是企业降低电力消费间接碳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在中国的企业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消费绿电:一是用电企业自行或通过第三方开发商投资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二是用电企业直接向发电企业采购绿色电力,三是用电企业直接采购绿证。绿证用于绿电发电侧属性证明,而该标准将作为绿电应用侧的碳核算依据,共同作为绿色电力消费的证明。
据介绍,按照该标准认定的绿色电力消费是企业碳减排的有力凭证,使得应用侧的碳核算更加明晰准确。电力生产带来的碳排放占总能源消费排放40%以上,随着双碳约束日益强化,企业均在寻求降低电力消费带来的间接排放。按照该标准认定的绿色电力消费,除了体现用能单位所使用的全部绿色电力使用行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核算的边界、方法上的一致性,还能体现用能单位基于节能、低碳、环保等绿色发展需求通过自主生产绿色电力、专门外购绿色电力等主动利用绿色电力行为体现的额外性。
标准编制团队成员、远景科技集团高级战略总监张元表示,本标准的制定是我国电力市场一项重大的机制创新,为绿色电力认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发电企业、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该标准的推出,有望更好地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做好服务,为绿色制造、绿色产品“走出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