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9月19日召开的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工作座谈会上,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3年来,水利部和沿黄九省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有力的工作举措,深入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各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一是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深入贯彻“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等战略要求,起草完成黄河保护法(草案),并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印发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N+X”规划政策体系的首个专项规划;沿黄省区分别制定了本区域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规划,搭建起了黄河保护治理水利工作的“四梁八柱”。

二是全力保障黄河安澜。落实“四预”措施,贯通“四情”防御,绷紧“四条链条”,科学精细调度干支流水库群,成功应对多场次编号洪水,特别是成功防御2021年黄河中下游历史罕见秋汛,实现了“不伤亡、不漫滩、不跑坝”的目标,避免了下游滩区140万人转移和399万亩耕地受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持续开展黄河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5.63亿吨,下游河道向河口地区输送泥沙5.25亿吨,实现了水库减淤和河道冲刷的双重效益,黄河下游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为排泄进入下游河道洪水乃至保障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安全提供了最重要基础支撑。

三是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决落实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制定干支流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将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分解落实到市县。对13个地表水超载地市、62个地下水超载县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太原、临汾、运城三大盆地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深入推进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治理了61万个取水口的违法违规取用水问题。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沿黄九省区均已将节水纳入地方政府绩效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448个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四是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强化流域水量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黄河干流和9条重要跨省支流20个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全部达标。相机实施重点区域生态补水,累计向黄河三角洲补水6.7亿立方米,向乌梁素海应急生态补水23亿立方米,有力促进了重要河湖、湿地生态修复。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累计整治黄河流域“四乱”问题6.8万个。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

五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落实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强化黄河水利委员会作为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效能。建立健全河湖长组织体系,沿黄九省区全部实行省级双总河长,共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8.25万名。建立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黄河水利委员会与省级河长办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强化“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协作,水行政执法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李国英强调,三年来,黄河保护治理成效显著,但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这种特性并未根本转变,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游荡性河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地上悬河”形势依然严峻,洪水风险仍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同时,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水资源配置体系仍不健全,如遇特枯水年份保障黄河不断流的压力仍然较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成果尚不巩固、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脆弱仍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问题;河湖监管存在短板,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尚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卫星遥感、航空遥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原型黄河的监测能力和监测体系尚不健全,数字孪生黄河建设任务紧迫,模型黄河建设与运用亟待强化。对于这些问题,下一步,水利部门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