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钢针做得精,卖遍天下四大京。东京卖到汴梁地,西京卖到长安城,南京卖遍应天府,北京卖遍顺天城。”一声声高亢诙谐的小曲,穿过青苔绿瓦的弯曲古巷,引着你遁入大阳古镇的恢宏往昔。

大阳古镇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古称“阳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拥有26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这里发现了丰富的铁矿资源,冶炼业顺势而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阳阿宝剑就出自大阳。冶炼业的发展和兴盛也为大阳手工制造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中的手工制针更是中国近代尤为耀眼的行业。


(资料图片)

据记载,大阳制针业极盛时“几乎户户制针”,其产品不仅大半个中国在用,甚至跟随晋商的脚步走出国门,因此被誉为“九州针都”。现在大阳镇遍地留存的宽宅大院都是当年大阳人靠制针、卖针修建起来的。

一枚钢针,撑起了大阳辉煌的过往。但如今,年轻人家中有针的本就不多,即便有,也是机器制针,没了市场,大阳靠“针”吃饭,还吃得起吗?

“单靠‘针’,肯定不行。随着科技的发展,手工制针与许多非遗一样濒临失传,要想留下老祖宗的东西,还想过上好日子,我们得换个思路,‘绣’针成‘画’。”“90后”回乡创业青年、大阳古镇办公室主任李鹏鹏年纪不大,但对如何发展古镇已有一番研究。

大阳优势在历史。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且有“仕官之乡”“九州针都”“三晋一镇”“阳阿侯国”“飞燕故里”等诸多美誉加身。

大阳长处在人文。一枚小小钢针可以创业,粗笨铁杵可以打磨成精细的钢针,这里蕴含着专注、执着以及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祖传的手艺和大阳精神若想传承下去,得讲故事,借东风,有载体。”李鹏鹏说。

借的是文旅风,讲的是古镇故事。

2015年,大阳古镇招商引资成功,开启了古镇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景区经过3年的规划建设,整修新建了近10万平方米的建筑,观光、演艺、餐饮、住宿、文创、购物等业态初步齐全。2018年2月,景区试营业,仅当年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并解决了附近上千人的就业问题,让当地群众看到了新希望。去年,按照“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战略部署,晋城优选康养资源丰富、优质、有特色的100个村落和100个明清院落,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百村百院”工程。大阳古镇作为其中翘楚,获得大力支持,发展独具特色。

每日穿行在大阳镇大街小巷,唱着《卖针歌》挑担卖针的李连五,是大阳镇里一道流动的景观,也是大阳古镇里千万个故事讲述者中的一员,“我家祖辈都在大阳镇上卖针,传到我已是第七代。针要卖得好,吆喝少不了。我这样做其实也不只是为卖针,更是想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大阳作为‘九州针都’的辉煌历史,记住这门古老的制针手艺”。能把《卖针歌》唱响在大阳镇,能把大阳独特的制针文化传承下去,李老伯感觉很自豪。

无独有偶,打铁花、民间社火、千年大院、特色民俗……独具特色的“大阳文化”为游客带来了品质化、差异化的旅游供给,也让晋城的文化和旅游消费辨识度与美誉度越发凸显。“在改造民宿的过程中,我们对现有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包括户外运动、养生保健、功能食品等特色开发。”李鹏鹏说。今年6月,山西省团校大阳学院晋城乡村振兴青年学院在大阳古镇正式揭牌。景区专门策划了研学观光线路,入住民宿的游客不仅可以研学观光,还能体验非遗手工制作,仅此一项活动就吸引上万游客参与其中。

“卖针喽,卖针喽……”悠扬的歌声犹如一条蜿蜒游龙,穿过繁华旧梦,敲碎回忆,将我们拉回到如今的大阳,组合成一座蓬勃古镇的温暖日常。  (经济日报记者 梁 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