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垃圾不落地,文明我传递,环保更给力……”深冬的清晨,天气寒凉,但当环卫车辆小喇叭儿的声音渐近时,河北邢台临西县范庄村的村民便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将家里收集好的生活垃圾投放到车上。

“村里有200多住户,俺驾驶着收集垃圾的电三轮,每天在村里的街道、胡同早晚各转一次,完全能满足大伙儿投放垃圾的需要。”范庄村保洁员范长华说,在上门收集农户生活垃圾的同时,他还带着工具,及时清理街巷上出现的零星垃圾。

修枣科村民修振会说,原来,附近七八个住户的生活垃圾都投放到他家旁边的垃圾点,虽然保洁队定期清理,但一到夏天,还是蚊虫乱飞、气味刺鼻,早早地就得把门帘挂上。自从实行垃圾上门收集后,家门口的环境卫生彻底变了样儿,自己心里也变舒坦了。

“村里保洁车辆上门收集的生活垃圾,运送到村外二里地的临时集中存放点后,当天就会被清运至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再处理,没有隔过天。”修枣科村党支部书记修新华介绍,“正是这种从‘上门’收集到当天清运处理的垃圾‘不落地’处理举措,让越来越多的村庄环境上了个大台阶。”

如今,就像在修枣科村一样,“垃圾‘不落地’,生活更给力”已经成为临西县越来越多农民生活变美的真实写照。据悉,目前,在配备充实保洁人员、配置完善环卫设施的基础上,全县已有78个村庄实现生活垃圾“上门”收集,预计到明年6月份,可实现所有村庄全覆盖。

2021年,临西县开始试点推行农村垃圾“不落地”环卫工作做法。为构建长效保障机制,临西县实行公司化运营模式,将乡村环卫工作纳入县国企正和发展集团下属的振兴农业公司,负责整合资金用于农村环卫长效管理和环卫设施建设。组建了千余人的专业化农村环卫队伍,开展农村环境清洁、生活垃圾转运、人居环境治理等社会化服务。每个乡镇建设了垃圾压缩转运站,充实了大型垃圾装载、压缩等车辆;所有村庄配置了垃圾收集、转运的器具和车辆,固定了垃圾临时集中存放场地。制定完善了农村环卫工作标准和考核奖惩制度,不定期不定时对各村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确保了农村垃圾定时清运、日产日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