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迎来了大范围降雪,祁连山披上了银装,林海雪原景美如画。瑞雪兆丰年,祁连山下的农牧民又将迎来一个好年景。

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东城子村,养殖大户梁志伟正推着两个小车收集从房顶屋檐上流下的雪水,“这一场春雪是个好兆头,给我的牛羊送来了水源,土壤水分增加了,祁连山下的枯草也能尽快返青!”

图为养殖户梁志伟正在向邮储银行民乐县支行客户经理介绍自己的养殖发展情况。郭毓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梁志伟的家就在祁连山脚下。10年前,他养了1000多只羊,和其他村民一样随着季节赶着牛羊扎帐篷、逐水草而居。后来,随着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政策的推行,梁志伟就此开始减畜,为保证减畜不减收,他决心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

“想法是有了,但愁的就是没钱,搭建专业化养殖大棚、休牧买草料、赶着行情买牛犊、添置草料机等设备,样样都需要很大的投入。”那段时间,梁志伟经常焦虑得睡不着觉,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助,可辗转借来的钱还远远不够。

正在他发愁的时候,转机来了。2015年,适逢邮储银行民乐县支行下乡推广贷款业务,梁志伟了解到一种叫做“农贷通”的贷款,无需担保人便可贷款,利率较低,还能随用随贷,循环贷款。“哪有这样的好事儿,贷款不用担保人,支行行长还亲自上门服务。”梁志伟当时很吃惊。几番沟通下来,双方达成了信任和共识,邮储银行当即为他发放了10万元贷款,助力其产业起步。

几年时间里,梁志伟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邮储银行民乐县支行的来往也更加密切,贷款额度达到50万元。去年10月份,由于资金短缺,他的养殖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民乐县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走访对接,推荐其办理了“肉牛产业链贷款”,授信纯信用额度80万元。有了资金的支持,梁志伟信心满满地开启了转型升级之路。

“这些年来,多亏了政府和银行的帮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现在房子买了,车子也有了,我和妻子目前养了160头牛、140只羊,舍饲养殖方便管理,也保护生态,预计今年可获得30多万元的收入。这就是幸福!”梁志伟说。

图为邮储银行高台县支行工作人员走访客户鲁军养殖基地,了解需求。郭毓摄

无独有偶,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义和村村民鲁军和邮储银行结缘已有四年,正是四年前邮储银行的一张宣传彩页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那时我养了10头牛,想致富挣钱远远不够,但苦于手里没有资金,没法扩大养殖规模。”鲁军谈起过往的经历说。后来他偶然间看到了邮储银行高台县支行的贷款宣传彩页,“贷款最高10万元,随借随还”。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鲁军找到邮储银行。在调查了解他的经营状况后,邮储银行3天后便向其发放了信用村贷款10万元。

在银行的支持下,他和妻子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把老旧的牛棚改造成了标准化棚圈,让散养的牛有了宽敞的“家”,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路子。

如今,鲁军共养殖了170多头肉牛,个个体型高大,是有名的西门达尔牛,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除此之外,他还充分利用自家的土地资源,精心养殖了几十只绵羊和大鹅,把庭院养殖经济搞得红红火火,依靠勤劳的双手,在致富路上跑出“加速度”。

邮储银行为张掖市的农业农村振兴发展引入金融活水,尤其是为养殖户解决资金难题,助力养殖业健康发展。张掖市地处世界公认的北纬38度农畜产品黄金产区,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2022年全市牛、羊、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10万头、675万只、125万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7万吨。奶牛存栏量创历史新高,已达到8万头,养殖规模和管理水平居全省前列。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