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数字化引领教育变革的时代,实行更加积极的数字教育开放合作战略、提升国际合作的范围和层次,有利于取长补短,协同推进数字化时代教育变革,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数字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搭建国际经验分享平台,加强政策对话沟通。2015年,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布《青岛宣言》,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之后大会多次举办,扩大了国际影响。2019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首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就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和创新网络以及人工智能促进教师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随后会议持续举办,对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020年,举办首届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随后每年举办一次,与多个国家和组织共同探讨政策路径,在高等教育慕课发展和在线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建立起国际交流合作长效机制。近日,由我国教育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旨在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世界数字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成立全球教育联盟组织,推动国际教育发展。与来自多个地区的多家机构通过成立国际联盟形式携手面对来自教育领域的挑战与危机,共同推动教育发展。例如,“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于近日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起成立,该联盟成员覆盖我国知名高校、机构和企业,以及国外、国际组织和机构,致力于建立全球数字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与教育技术组织合作建立联络网,分享各国在数字教育领域的经验。“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于2020年成立,涵盖六大洲14个国家的17所大学和3家在线教育机构,促成教育科技创新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推广公平普惠的终身教育。
发布重要成果性文件,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围绕“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主题,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确保学习质量”“有关包容性和适切性的终身学习”等议题达成共识。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针对未来教育展望、教育政策制定、教育供给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新观点、新经验、新方案,并通过《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在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发布《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介绍我国教育数字化系列宏观政策、战略举措,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
积极共享数字教育资源,扩大优质资源惠及范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功能持续优化升级,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建设项目“慕课出海”,推出代表中国水平、中国质量的多语言版国际平台和课程资源,“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首批入选,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多语种课程和学习服务。
协同推进数字教育相关国际标准研制工作。截至2021年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52项、教育行业标准12项、信息行业化标准4项、提出并主导6项国际标准发布。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中,有2人担任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建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第36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组召集人,有10人担任国际标准编辑。2023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发布7项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重点围绕平台、数据、资源、素养4个方面,为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设与应用提供重要支撑,全面推进数字教育国际标准研制,打造数字教育标准化共同体。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和国际合作,增进数字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国际交流。一方面,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共学共识、共同成长的数字空间,携手并帮助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升教育水平,共同推动数字化时代全球教育创新变革。另一方面,促进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与其他国家积极开展数字教育规划、标准、监测评估等方面合作,互学互鉴,共促发展;提高数字教育研究、设计和实施水平,深入研究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全球教育发展模式变迁趋势,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管理、数字伦理风险防范等,为世界数字教育贡献中国力量。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