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特色小镇是激活城乡要素、主体、市场活力的新引擎,也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支点,产镇相融互促是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样态表现。近年来,在一系列特色小镇培育发展和引导规范政策支持下,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空间集约高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顺畅的特色小镇,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是培育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集中优势,将特色做到极致,推动产业聚集、促进产业融合,赋予了特色小镇“精而强”的产业活力。各地特色小镇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展现了“小”产业“大”价值。

一是立足产业基础,强化特色效应。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红利,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抓机遇、合理谋划,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避免产业竞争同质化。江苏苏州的苏绣小镇,依托2200多年的刺绣文化历史,充分发挥苏绣产业载体、结构、特色、人才独特优势,打响了非遗主题牌,吸纳当地产业就业近万人。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放大集聚效应。以补链、强链、延链推进横向产业链条延伸、纵向产业功能拓展,持续放大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山东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大力发展航空产业、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建立航空、精密机械、半导体产业集群,实现研发、制造双驱动。

三是优化产业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紧扣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相融相促主题,构建“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现代化产业集群,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发挥农村产业融合和城市投资驱动相结合的乘数效应。河北唐山花乡果巷特色小镇整合农业、城镇、科技、文化、创新等要素,构建农旅双链协同发展的综合体。

四是强化产业政策支撑,发挥组合效应。针对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结构性短板,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土地、金融、市场、人才等支持政策,为特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集聚及特色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然而,特色小镇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例如产业发展功能架构不优、内生动力不足、集聚效应不突出,亟需明确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理清其多元复杂关系,全面构筑产业支撑,激活产业动能,助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是特色小镇的本色。在功能定位上,特色产业是带动生产的主要载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特色小镇要发挥吸引人才和资源聚集的独特优势,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深化多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实现特色小镇经营有效益。特色产业是富裕生活的关键支撑。特色小镇产业要有大融合思维,做好产业发展与社区功能相融合,完善公共服务的同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特色产业是保护生态的重要屏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要遵循大生态理念,以现代产业为引领改变产业发展方式,保持山水田园生态底色,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现产业与生态共生。

未来在特色小镇发展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注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避免产业项目盲目选定、着急上马,过于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应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处理好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文化旅游、农业生产等类型的特色小镇,面临着资产季节性利用不足和空间复合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要立足小而巧、小而精、小而美,在时间上要提高效率,在空间上要丰富用途,拓展产业功能。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短期要注重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结构性短板,夯实产业基础,长期要瞄准高端产业,加快主导产业外溢,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