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南方电网公司主办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及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发布会在广州召开,对社会发布了南方电网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平台”),同步发布了电力行业自主可控电力大模型(简称“电力大模型”)。

天空飘来一朵云,光伏发电效能立刻下降;许久不刮风,风电叶片不转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如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用电服务中,又如何让老百姓“一步都不跑”,实现一部手机办好所有业务?这一系列难题,在不远的将来都可能因人工智能平台和电力大模型的诞生而解决。“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都要以数字电网来支撑,而AI能力是数字电网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总经理陈丰告诉记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能源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但长期以来,人工智能技术门槛高、样本获取难、研发成本高,一直制约着能源电力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发展。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助力能源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南方电网公司启动了电力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的自主研发工作,建立并实践算力“赛马”新机制,以开放生态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电力应用场景建设,与百度、华为、商汤形成合伙人关系共同推进平台建设。通过算法“赛马”,将表现拔尖团队纳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算法训练,验证基础设施的实用性能。

发布会现场。郑杨摄

“平台的发布标志着全面服务电力行业上下游生态的体系化服务能力基本形成,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用户基于平台便捷开展模型训练、数据融合创新,促进行业智能化转型。”南方电网数字集团副总经理胡荣介绍,平台已完成百亿规模参数大模型训练验证,模型学习效果良好,现阶段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水平。

“请帮我查一下我今年8月份的用电量,以及哪天用电最多?”“帮我检测一下这张图片有什么缺陷”……当天的发布会上,当与会者说出各种需求,AI立即遵照指令展示了相应结果。

本次发布的电力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平台首个产品,可为行业提供电力系统的思维链能力,已具备意图识别、多轮对话、总结提炼、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可视化数据服务等能力。电力大模型还“聊、查、图、写”样样精通。目前,电力大模型已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发、输、变、配、用电各领域80余个场景实现应用。

以平台和大模型发布为契机,南方电网将与行业上下游共享共建,构筑协同创新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态。“我们将继续整合、优化算力、算法,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平台能力,为大家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陈丰说。

“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领域的深度融合,涉及各种跨学科的研究,作为高校代表,也是人工智能联盟成员,我们将加大对电力系统的机理知识、专业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的研究,助力电力行业的人工智能平台赋能能源产业发展。”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陆超说。

“我们希望未来能为平台提供更多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平台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加速大模型的迭代和性能提升。”百度智能云能源电力行业总经理李超说。

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贺晓柏表示,南方电网公司将坚持自主引领、统筹布局、开放创新,深度挖掘电网企业在电力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场景、专业优势,同时,将携手各方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与能源电力行业深度融合,为数字时代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出更大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郑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