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猪舍每天产生50至70吨粪污,全部经地下管道流进厌氧发酵罐进行发酵,沼气用于场内夏季发电和冬季供暖,沼液和沼渣转化成有机肥,用于农作物种植。沼液还可以用来冲洗猪舍,既节约用水又减少了废水产生。”在位于山东济宁任城区唐口街道的养猪场,济宁嘉鸣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雷鸣说。

“爪子小、尾巴大、腹部白、弹性强,这样的小龙虾一亩地里年产200多公斤。”稻田里,王雷鸣的父亲王东岭随手提起一个地笼,里边的小龙虾已经爬了半笼。猪场流转了500亩稻田,推行“猪—沼—稻(虾)”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外封闭内循环、尾水零排放。

当前,畜禽养殖方式从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加速转变,养殖量快速增长,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针对这一情况,任城区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养殖场户流转种植土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实现了土壤肥力改善、作物品质提升、经济效益增加。截至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养殖场户流转土地面积超过2万亩。

在位于喻屯镇的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公司从附近养殖场收集来的鸡粪,经过除臭、腐熟、造粒、功能菌吸附等多个环节的处理,变成一袋袋生物有机肥,排着队走下生产线。

“每3吨鸡粪能生产1吨肥料,出厂价每袋40元。算起来,1吨粪污增值约百元。”公司技术总监傅留义说,科学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减少化肥使用量,改良土壤环境。目前,他们已与3家养殖场达成清运协议,每天可消化100多吨养殖粪污,年产生物有机肥6万吨。

任城区持续推进现代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在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同时,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和发展模式,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3%以上。同时,建立畜禽粪污治理定期排查机制,今年以来对全区82家规模养殖场、529家养殖专业户、147家散养户实行台账式分级管理,组织开展拉网式摸排3次,发现解决问题50余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