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0月18日,由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主办的“共建共享·共融共生”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区域发展活动在大运河广源闸遗址现场成功举办。以此为标志,北京海淀大运河广源闸遗址及龙王庙片区全新亮相,再为城市更新贡献经典案例。

“共建共享·共融共生”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更新区域发展活动现场。杨学聪摄

广源闸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广源闸路与南长河的交汇处,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是元代通惠河上游的头闸,人称京城“运河第一闸”,也是长河这条皇家水上御道的重要水闸,因水而聚,因文化而兴。新建的公共空间位于紫竹院街道南部区域,地处广源闸路与万寿寺路交会处,建设总面积1488.5平方米。

2017年,紫竹院街道完成《2017-2035年紫竹院街道区域发展提升规划》,通过对地区“一河一院一馆八遗产,八校八所三团四高端”资源梳理,提炼出“书香乐舞,科创紫竹”区域文化特质,提出打造“北京富有文化艺术气质的科技创新区域”目标。而今这份规划正在一步步落地。

结合地块实际,设计师精心打造一条“蜿蜒的长河”,形态灵动地串联整个空间,通过《泛舟长河过万寿寺》与《香林千衲图》诗画呈现,依托“河”的流淌与变化串联带动空间的立体化延伸和时空的延展,营造出“曲水流觞”的效果,通过激发光与人、光与景、光与光的互动,形成特色夜间景观,用科技手段展现长河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广源闸区域在运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现代价值得以彰显。

“因长河万寿胜境,成运河首闸之功。依书香乐舞芳邻,处如意紫竹核心。取运河曲水之意,邀岁寒三友筑景。刻香林千纳于壁,迎龙王归庙纳福。聚街道高朋共享,谱美好生活新篇。”在活动现场,嘉宾和周边居民共同感受设计单位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院传达的“长河万寿 如意紫竹”的美好愿景,观看城市更新系列展,寻找记忆缩影,展望美好生活。在广源闸遗址边住了40年的紫竹社区居民陈俊平告诉记者,“从前这儿用围挡拦着,没想到建得这么好,我们家门口就缺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空间,太幸福了。”

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董国梁表示,“街道始终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理念,积极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坚持‘做一个成一个,百姓认可一个’的标准,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搭建共建共享的多元参与平台,统筹联动多方资源,推动城市更新,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努力探索出一条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统筹发展的新路径。”(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