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0月15日上午,在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城伯镇东后津村的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标准育种科研基地,河南省玉米品种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育种专家鲁海华头戴草帽,身着白大褂,脚穿“作训鞋”,手拿登记册,和他的伙伴们钻进面积122亩的玉米“丛林”中。
大田就是最好的试验室,鲁海华讲起种子如数家珍。“这些种子猛一瞅都差不多,但它们携带的基因都不尽相同,要想甄选出最优良的基因,就要通过不断种植选育,再种植、再选育。科研人员必须得有火眼金睛才行。”鲁海华说,要从上万份育种材料中选出真正的良种,三五年是常有的,有的甚至超过10年。
“种子选育程序很多,大体上分五步走:第一步是确定育种目标,第二步是组配多种优良基因玉米基础材料群体,第三步是南繁北育多代田间自交,第四步是优选出优良自交系品种进行杂交组配,第五步是反复试验种植,筛选出良种,最后提交到省、国家主管部门进行三轮试验,达标过审后这个新品种才能推向市场。”鲁海华说。
从事育种工作20多年,鲁海华和伙伴们深刻感受到,真正读懂种子,不仅要读懂“更高产、更抗病、更抗灾害”的种子价值,更要徜徉于田野,真正读懂农田、读懂农业、读懂农民,做一个脚上粘满泥土、胸中充满激情、善于头脑冲浪的科研工作者。鲁海华主持选育的玉米新品种“秋乐368”,现在已成为黄淮海地区玉米主推品种之一,自2017年通过国审以来,累计推广面积高达3000多万亩。
鲁海华所在的秋乐种业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32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之一,也是河南省第一家种业上市公司,公司把一批鲁海华这样的的育种专家、科研人才像种子一样“洒”向田野,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广袤大地上磨砺成长,书写出精彩“论文”。
近年来,秋乐种业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助力农业提档升级、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已有13个新品种通过了国审。
千千万万个像鲁海华一样在“大田试验室”里的“种子芯片达人”,扛起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担,托起的是乡村的未来和希望。(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白水平)
育种专家鲁海华在河南孟州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科研基地工作。白水平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