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在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快速增长,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同比增长67.9%;营收超过80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不断提升,2020年达到每万名工人246台,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应用领域覆盖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路径。

据了解,202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国家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定于2022年8月17日-20日在深圳举办。大赛旨在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强化新技术、新技能引领作用,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扎实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资料图】

会上,工信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朱秀梅介绍,本次大赛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工业大数据算法三个赛项。自大赛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响应,全国24个省(区、市)举办了选拔赛,28个省(区、市)、24家央企选派870名选手参加决赛。本次大赛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赛项设计“专”。本次大赛设置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工业大数据算法等三个赛项,都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专业领域,力求通过专业化赛项来考核选拔一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二是竞赛内容“精”。竞赛题目精准对接工业机器人设计、安装、调试、操控,EDA开发应用以及数控机床精度优化等生产实际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来设置,力求精确考察识别选手的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

三是信息水平“高”。本届大赛综合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流程信息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大赛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了比赛的公平公正性,也充分体现了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特色。

其中,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和工业大数据算法赛项都是第一次设置。对此,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介绍,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EDA工具作为上游基础性工具,贯穿于设计、制造、封测等各环节,是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支柱之一,也是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必须掌握和使用的重要工具。此次设立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赛项,将发挥“以赛促产”“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带动作用,提高政产研学用各方对集成电路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关注度,有效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杨蔚玲表示,加快发展工业大数据,以数据为纽带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无缝连接,通过数据智能与工业机理的结合,激发工业数据要素活力,正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路径和重要选择。但同时,由于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缺乏有效的衔接、算法模型和工业实际存在错位等问题,我国工业大数据开发利用还没有形成系统而有效的工程化路径,存在着“有数据没技术、有技术不会用”的现象,也缺乏一批既懂大数据知识、又懂工业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在此背景下,我们设立了工业大数据算法赛项,旨在基于实际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的试验场,开发一批有助于产业短板突破的工业大数据算法,培育一支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浓厚社会氛围提供有力支撑。”杨蔚玲说。

据介绍,作为一个新的赛项,工业大数据算法竞赛将围绕提升数控机床精度这一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赛题设计,综合考察数据算法开发能力,以及数控机床精度优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参赛选手需要进行生产数据采集、算法训练优化,最后将算法模型载入数控加工装置上进行实际加工验证。整体的竞赛流程覆盖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算法构建、算法优化、数控加工等环节,涵盖了更多与工业大数据和数控系统相关的知识领域,更加贴近工业场景,更具挑战性、观赏性。

关键词: 技能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