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12月16日,“2022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四川彭州召开,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与彭州市人民政府、成都中医药大学携手发布了首个全国性中医药发展指数——彭州指数,并发表了《2022中国中医药发展指数(彭州指数)》研究报告。未来,“彭州指数”将通过数字平台的形式,以全国指数发布、季度指数跟进、产业深入洞察为核心,持续优化“3+2+2”(“3”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包括产业实力、主体聚力、市场活力三个主要方面;“2”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包括服务能力和资源引力;“2”聚焦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主要方向,包括创新动力和传承魅力两个方面)的产业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实时、全面、科学地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水平及动态特征,助力我国中医药产业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迎来新发展。
报告认为,从产业发展机遇来看,一是健康意识向治未病转变,中医药防治一体优势凸显。二是国际合作纵深推进,中医药产业打开国际化发展新开端。三是国家政策强化引导,中医药产业迎来全面发展新阶段。
从产业链全景来看,产业链上游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交易额同步攀升: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000千公顷,2021年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逼近2000亿元大关。产业链中游工业营收规模保持稳步增长:2021年中国中药工业稳步增长,全年营业收入达到691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4862亿元,同比增长11.8%;中药饮片主营业务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13.6%。2021年中药工业利润总额1004.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中药饮片利润总额249.3亿元,同比增长102.3%。产业链下游就诊需求具备诊疗刚性,在中医医疗服务诊疗人次中占比相对稳定。此外,民营中医馆是中医诊所发展的主流趋势,中医诊疗向养生等方向延伸,可为广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士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及养老类服务。
从指数研究主要结论看,一是蓬勃发展:中国中医药发展指数经历了稳定增长阶段,在2020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实现反超GDP指数,并以更高水平速度增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二是强弱分明:中国中医药产业实力指标显示上游中药材、下游中医医疗服务强,中游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弱,中医药产业呈现两端强中间弱的“哑铃型”发展格局。三是主体壮大:中国中医药企业发展迅速,注册申报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效渐显,龙头企业培育仍有提升空间。四是重焕活力:2018-2019年中国中医药市场活力指标总体呈下降态势,资本市场活力不足,进入2020年后中国中医药资本市场活跃度回升,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市场活力指标逐渐上升。五是量质齐升:整体来看,中医医疗服务供给能力“量质齐升”,中医医院和中医诊所数量快速攀升,三甲医院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中医诊所、中医医院是发挥中医药优势的主力军。六是资源带动:中国中医药资源引力指标总体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21年第四季度上升至232.6,其中,中药种质资源保护能力不断增强,而高精尖人才识别和培养有待加强。七是创新突破:中国中医药创新指标经历了短暂的低谷期,在2019年第二季度后迎来新增长期,中医药产品研发热情大幅度提升,基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标准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八是传承保护:中医药文化传承魅力不断增强,中医药文化普及纵深推进,中医药文化载体建设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数量不断上升,中医药传承发展成果显著,2021年第四季度指标上升到235.4。
中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与沉淀,产业规模、创新成果、医疗资源、传承效果均取得明显提升,产业欣欣向荣,逐渐步入振兴发展的新征程。据介绍,彭州市经济实力突出,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95位,以中医药为鲜明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领先发展,拥有四川省唯一以中医药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园区“天府中药城”,已建成全国著名的商品药材种植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材川芎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聚医药健康企业175家,拥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中药单品9件,中医药规上产值稳居四川省榜首。随着“彭州指数”的发布,将更加科学的助力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地不断完善、加速产业生态的构建。
关键词: 中国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