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游园绿地缀饰着城乡生活空间,小洪河、嫘祖河沿岸的海棠廊道达11公里,新增耕地3000多亩……日前,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国家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认定结果公布,河南省西平县凭借良好发展态势榜上有名,创建示范期为2023年至2025年。
描红“安全线”,擦亮底色;厚植“生态绿”,渲染成色。近年来,西平县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的总体思路,强化高质量发展规划引领,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筑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守护好沃土青山。
每周三、周五的下午,西平县宋集镇自然资源所长李志亮都要带着定位仪去各村的基本农田里转一转,看一看,哪儿堆建筑材料了,哪儿有新建建筑物的迹象,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该县坚持源头严防,建立了县级二级网、乡镇三级网、行政村四级网的完整网络体系,全面构建“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设立田(山)长、网格员1422名,实现县域内耕地监管全覆盖,确保每周“一网两长”巡查一遍耕地,对违法占地做到“露头就打”。2022年以来已现场制止违法占地9宗,依法拆除违法建房4宗1100平方米。
2月13日,走进西平县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指挥中心,只见监察人员正紧盯高清显示大屏幕,通过移动摄像头巡视耕地上的可疑建设项目。为切实做到违法占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该县与中国移动驻马店分公司密切合作,建成“天眼”监控设施基站114个,实现360度旋转摄像头全区域、全天候监控。“通过识别各监控点可视范围内出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实时将疑似可能新增违法用地信息推送给工作人员,让违法用地行为‘无所遁形’。”西平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刘鲲鹏说,“天眼”系统让耕地保护迈上了“科技路”。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为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西平县高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的基础上,协调推进荒山、廊道、景区、城区绿化工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嫘祖故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绘就了一幅城入林中、林网相连、城景交融、花海新城的生态美丽画卷。
据了解,全县已累计投入各类创森和国土绿化资金20亿元,林地面积达10.9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19.26%提升到现在的36.18%,在驻马店市平原县中稳居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生态文明标杆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县等一系列“国字号”招牌。2022年6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文本通过专家评审,创建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硬举措切实保护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西平县委副书记、县长侯公涛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现代化发展的生态文明之基。”
划定管好耕地“红线”,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赵永涛 摄
小洪河两岸海棠花开。 崔宝轩 摄
关键词: 河南驻马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