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80后”刘争是一名来自航天制造业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工艺师,18年来他一直在火箭零件数控加工的一线,把火箭上的一个个零件按照图纸要求加工成实物,不断追求“生产更快、质量更好、成本更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刘争委员表示,经过60余年的自主发展,我国航天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火箭运载能力、发动机推力、飞行器再入精度及航天装备大规模制造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
据刘争委员观察,目前高校实验室侧重开展“从0到1”的基础研究,航天企业则长期依赖型号牵引进行量变式研发,这就导致技术前沿和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他建议,以航天制造龙头企业为核心,在航天先进制造领域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航天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创新研究,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加速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工程应用,抢占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
刘争委员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难得机遇,大量劳动者的经验和技术被集成到机器设备中,迫切要求智能制造从业者广泛涉猎跨领域的知识技能,始终保持终身学习。他建议,构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细化智能制造各类新职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推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发展,弥补人才缺口。
制造强国呼唤更多高技能人才投身其中。谈及青年人如何为制造强国贡献力量,刘争委员表示,青年一代要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追求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刻苦钻研关键核心技术,勇于突破创新,想前人不敢想的事,做前人不敢做的事,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
↑ 刘争委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