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9月26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发布2023年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并针对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职业人群的最新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进行解读,引导公众从我做起,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最佳健康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地域性和人群特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健康的基石。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围绕我国不同人群当前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了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2023),包括六类人群43条核心要点,从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良好睡眠、积极社交、主动学习等方面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给出更加精准的指导,引导各类人群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处处长赖建强表示,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2023)紧紧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生命早期营养与慢性病防控相关理论,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各人群的全覆盖,对“三减三健”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如健康口腔中增加了对味觉的关注,健康骨骼中增加了肌肉、关节的内容等。同时,延伸了健康生活方式涵盖的内容,将母乳喂养、终身学习、接种疫苗等也纳入健康生活方式的范畴。

“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2023)按六类人群分别归纳‘核心要点’,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给出了精准和具体的指导,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也进行了具体化、指标化,更加丰富了其内涵要义。健康生活方式活动是‘健康中国行动’建设的基础,如果每个公民都能落实,将形成全民的健康氛围,为‘健康中国’形成支撑。”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2023)在针对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中着重提到减少视屏时间(视屏时间通常是指人们花在看电视、使用计算机、手机、进行视频游戏以及电子阅读上的时间)和降低耳机使用等,在针对职业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核心要点中提到主动调节工作、生活压力、寻求专业帮助,母乳喂养、终身学习、接种疫苗等也被纳入健康生活方式的范畴。

据悉,目前全国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县(区)覆盖率已超过97%,提前完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提出的“到2025年覆盖率达到95%”的目标。我国已累计建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小屋、健康步道等12类健康支持性环境近10万个,招募与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90余万人次,行动理念与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经济日报记者 吴佳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