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3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向社会公众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2)》。《蓝皮书》显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沿海海平面、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等多项气候变化指标打破观测纪录。
其中,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七个最暖年份之一。最近20年(2002~2021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01℃。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2021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较常年值偏高0.97℃,为1901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时,中国高温、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1961~2021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极端高温事件明显增多,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2021年,中国平均暖昼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云南元江(44.1℃)、四川(富顺41.5℃)等62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蓝皮书》还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呈持续上升趋势。1993~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3.3毫米/年;2021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达到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位。1980~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全球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消融加速。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祁连山区老虎沟12号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1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6.5米和8.5米,其中西支末端退缩距离为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呈现退化趋势。1981~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6厘米;2004~2021年,活动层底部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2021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平均活动层厚度为250厘米,是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少趋势。1979~2021年,北极海冰范围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3月和9月北极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2.7%。1979~2015年,南极海冰范围波动上升;但2016年以来海冰范围总体以偏小为主。
好消息是,1961~2021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且中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