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闵行少年星”8月4日搭载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点火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该卫星重43kg,由有效载荷、机热、综电测传、姿轨控、供配电等系统组成,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基于科普教育和科学试验联合研制。卫星搭载了上海闵行学子们送给太空的礼物和“巡天”、“探地”载荷。届时,闵行区青少年能通过这颗卫星收集从太空中传输下来的数据,系统性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卫星应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

“闵行少年星”汇集学生创意的航天工程实践和示范性教育成果,卫星搭载的高光谱温室气体成像仪源来自于学生的创意,通过创造于航天专家之手制造出来。据介绍,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学生可通过卫星测控站与卫星互动,接收并播放来自卫星传回的天籁童声和作品。“闵行少年星”还将从万里星河传输回相关数据,不仅用于分析温室效应的程度及成因,还将指导学生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等航天科普活动。

记者了解到,为响应上海市开展科普创新活动的号召,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制定了“航天科技少年强”计划,推动中小学生共同参与卫星设计、研制、搭载、发射等航天系列科普实践活动。2021年5月“闵行少年星”计划正式启动,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组织闵行区中小幼学生共同参与了卫星设计、研制、搭载、发射等航天系列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通过探星、创星、造星、亮星、发星、用星六个环节推进实施。从学生中征集到376条“太空天籁之声”、2285幅“太空创意画”、6116个卫星名称、544个卫星表面涂装方案、300余份卫星载荷方案……专家们从科学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等角度综合评审后选定4个载荷方案与部分学生声音、画作跟随卫星进入太空。

主办方表示,卫星的发射开启了青少年学生在上海航天专业科研人员的带领下与太空的“对话”,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天地一体化应用场景创新尝试。近年来,闵行区多所学校持续推进航天科普创新活动,通过“航天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学生中普及航天知识,让航天梦想渐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推动更多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参与到祖国的航天事业。

据悉,闵行区下一步将继续孵化航天教育强区和培育航天教育强校,开展培养未来航天人才的长远规划行动,激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立志科技高峰,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贡献力量。(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