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8月4日发布会现场。
8月4日,湖北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近期发布的《实施“技兴荆楚”工程服务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相关情况。经济日报记者了解到,《若干措施》聚焦“三高地、两基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湖北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6方面20条措施。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湖北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表示,目前湖北共有技能人才944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7%,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28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为30.3%,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助力企业自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若干措施》支持企业面向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省内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标准可提高20%;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等级认定评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建设技能人才评价诚信企业;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探索实行弹性学制,鼓励通过工学一体、校企双师联合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和技师。
为助力职业院校向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若干措施》支持职业院校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对学生在省内现代产业重点企业就业的给予院校一次性培养补助,初步测算每年将新增发放补贴1亿元;支持校企合作成效较好的职业院校优先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分别给予200万元、1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支持;支持职业院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面向社会承接培训所得扣除必要成本后的剩余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40%的比例核增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在充分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助力广大技能人才投身湖北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若干措施》也进行了系统布局。
——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新通道”。探索建立“新八级”制度,全面推行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促进职称、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认定有效衔接。
——打造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大舞台”。围绕现代产业体系主体工种,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在评选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时,向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在开展湖北工匠、湖北省技能大师、湖北省技术能手评选中,对重点企业单列指标,让更多优秀技能人才竞相涌现。
——打造技能人才社会认可的“金饭碗”。鼓励企业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对参保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提升技能,取得初、中、高级证书的,分别按1000元、1500元、2000元标准给予补贴;鼓励有志技能成才的优秀青年就读技工院校,对技工院校高级工、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在入伍、就业、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等方面,分别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
《若干措施》提出,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对此,湖北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张贵宝表示,湖北将加大产教融合工作力度,结合“技兴荆楚”工程,立足湖北实际,力争今年完成100家企业建设培育目标任务;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推动税费优惠举措落地,落实政府专项奖补资金,加大对产教研融合型院校、企业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