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年伊始,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樊赵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施工方利用近日的晴好天气,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通电前的检查。
“以前这里农田零碎,基础设施薄弱,田间道路狭窄、坑洼,导致机耕不便、粮食产量不高。”现场工作人员王典说,他们通过施工,将原本的“小块地”“不平地”“撂荒地”打造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节水高效、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增产、群众增收提供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2022年以来,临潼区在16个行政村建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涵盖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农田监测信息等工程,旨在变“望天田”为高产田。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临潼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2.2万亩。
“我们村旱地多,要是没有水,估计亩产500斤也不到。如果及时浇灌,亩产千斤应该没问题。”新丰街道樊赵村店北组种植户毛忠孝种植了10多亩小麦,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深知粮食丰产水先行。
“樊赵村是临潼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片区之一,项目全部建成后,项目区农田灌溉保证率、道路通达率、农业机械化率将全部达到10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3.5%。”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负责人郝霆介绍说,正采取多种措施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老百姓能用、实用、好用的农田。此外,该区还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高标准农田资产移交和后续管护利用工作,并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管护人员和设备的维护费用支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长期发挥作用。
“耕地是粮食的根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可以减少旱灾损失,成为粮食保供、群众增收、农业增产的重要项目。”临潼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军鹏介绍,该区将继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让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