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行政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已建成区域内,三家运营商5G、4G信号都是满格状态,但却基本看不到一座传统高塔基站。8月3日,记者参加了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中国铁塔主办的“走进新国企 见证共享铁塔的力量”活动,切身感受到通信铁塔、铁塔公司及信息通信业的显著变化,“一家建设、多家使用、社会共用”的共建共享模式在全社会日益深入人心。
中国铁塔是党的十八大后成立的新国企,成立8年来充分发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和5G新基建“主力军”作用,深化统筹共享,全力支撑网络强国、5G新基建战略落地。截至2022年6月底,已累计投资2638亿元,支撑行业建设塔类基站项目超过348万,助力我国快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移动宽带网络,实现5G建设发展全球领先。
(相关资料图)
中国铁塔党委副书记高春雷表示,在服务支撑通信行业的同时,中国铁塔还坚持深化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围绕“国家所需、铁塔所能、大势所趋”,不断从行业共享迈向社会共享,将通信塔升级为数字塔,服务数字治理、助力数字中国,赋能千行百业,实现了行业降本、政府增效、民生受益。
共享为网络新基建注入加速度
十八大以来,我国从3G普及到4G 、5G商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截至目前4G基站规模近600万个,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贫困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5G基站数超过185万个,规模占全球总量60%以上。庞大的高速移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形成了全球最大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数字服务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海量规模的铁塔站址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社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和重要保障。”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说。
王保平认为,十年间,我国通信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实现了从突破到领先的飞跃,中国铁塔的成立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前,三家电信企业各自建设铁塔等移动通信基础设施,铁塔等设施原本也属于电信行业的边缘资产。 成立铁塔公司,将通信铁塔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通过市场化方式将通信铁塔资源集中起来,由铁塔公司专业化运营,通过市场化方式服务各家运营商建网需求,铁塔资源使用效率和价值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建设速度,通信普惠迈上新的台阶,尤其在通信条件原本落后的边远农村贫困地区更加明显,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据高春雷介绍,中国铁塔自2014年7月成立,8年来,始终坚持“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为网络新基建注入“加速度”。在共享存量138.8万通信铁塔的基础上,中国铁塔在各家电信运营商支持下统筹建设需求,新建约70万座通信铁塔,物理站址数达到210万。截至2022年6月,三家运营商使用的站址数量达到330.2万个,增加了1.38倍,公网覆盖高铁隧道及地铁总里程累计超过3万公里。新建铁塔站址中农村及乡镇站址占比达62%,较中国铁塔成立之初的32%,也基本翻了一番,全国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网络布局更为均衡,差距大大缩小,助力消除“数字鸿沟”。新建铁塔共享率从14.3%大幅提升至81.5%,相当于少建铁塔94万座,节约行业投资超过1690亿元。在5G建设中,中国铁塔充分发挥全国超过210万站址资源优势,能共享不新建,向运营商提供原站址部署5G设备,已承建的5G基站,97%通过共享已有站址改造完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陈辉表示,基于庞大存量资源优势,建设需求直接在已有站址上改造升级满足,无疑是周期最短、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中国铁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努力推动改善通信建设环境,代表行业协调地方政府和有关行业,储备大量宝贵站址资源,为4G、5G的快速规模化部署、开创前所未有的移动网络建设速度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运营商开展网络建设的“加速器”,大幅提升铁塔共享水平,支撑全行业实现“多快好省”高质量发展。
“中国铁塔的成立,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一次改革创新。中国铁塔提出变‘社会塔’为‘通信塔’,进一步扩展了共享的范围,丰富了共享的内涵,利用路灯杆、监控杆、电力塔等数量庞大的社会资源部署基站,提升了社会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效益,为通信低成本、高效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促进通信行业投资结构优化和成本降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陈辉说。
据统计,2021年,中国铁塔新建地面宏站社会资源利用率达到16.6%,新建微站社会资源利用率达到58.3%。
“数字塔”广泛服务关键领域
通信基站的通信塔、机房、电源配套、动力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是中国铁塔的主体业务,也被称之为“运营商业务”。与此同时,在深化行业共享的基础上,中国铁塔还大力拓展社会共享,全面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即以面向通信行业的运营商业务为“一体”,以面向社会的智联业务和能源业务为“两翼”,持续做大共享协同文章。
比如,在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沿岸500米范围内,约有铁塔站址15.5万个;1公里范围内,有铁塔站址约18.3万个;3公里范围内,有铁塔站址约22.6万个。利用这些站址资源,加装高清摄像设备,依托视频监控平台,基本可实现长江流域主要禁捕区域的监控全覆盖。2021年以来,中国铁塔在湖北、湖南、安徽、四川、重庆、江苏、江西、云南等长江流域重点省市,300多个区县,共享通信铁塔4000余座,累计投入超6亿元建设视频监控点位5000余个,雷达监测点位300余个,助力“禁渔天网”基本实现重点水域全天候全覆盖,实现“长江‘十年禁捕’管得住、顶得住、稳得住”。
通过在铁塔上加挂高清摄像头,叠加人工智能(AI)识别算法,中国铁塔已支撑相关政府监管部门实时在线监测全国18个省(区、市)超4000万亩耕地,为耕地保护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供技术手段,助力监管部门精准及时识别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矿、取土等“非农化”行为和种树、挖塘、建厂房、养殖设施等“非粮化”行为,实现早发现、早制止。
据了解,目前,中国铁塔共有37851座铁塔服务于耕地保护工作,涉及河北、湖南、安徽、浙江等18个省(区、市)共77个地市,每座加挂360度高清摄像头的铁塔有效监控半径约3公里。其中,中国铁塔在浙江支撑全省11个地市开展“耕地智保”项目,监控耕地1663万亩,17800个监控点位100%可共享利用现有通信铁塔资源实现。
据高春雷介绍,中国铁塔充分利用铁塔“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特点和专业化运营优势,围绕视觉感知、数据采集、图像分析、信息处理等数字化需求,打造了全国统一开放的铁塔视联平台,形成了标准规范、按需定制、丰富多样的“铁塔视联”产品,建立了130多种算法的AI算法仓,通过“铁塔+5G+AI”,为千行百业装配“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广泛服务环保、林草、农业、国土、水利、交通、应急、地震、卫星导航等数十个领域,已有超过20万座的“通信塔”变成了“数字塔”。
此外,中国铁塔还深化共享协同,基于成熟的、分布式基站电力保障能力向社会延伸,依托丰富的站址资源、成熟的建维能力和可视可管可控的监控平台等资源能力优势,面向社会提供换电、充电、备电、保电等多元化智慧能源服务,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应用服务商。截至2022年6月,智能换电网络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0多个城市,部署换电网点5万个,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用户已突破80万,日均换电服务超200万次,累计换电服务超6亿次,减少碳排放超170万吨。中国铁塔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轻型电动车换电业务运营商。另外,还在居民区部署120多万充电端口,为近700万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电单车充电服务。备电业务广泛应用于通信、金融、公安、医疗、石化、政府、教育等多个行业,累计备电点位超4万个。
“中国铁塔站址规模超过210万,约占全球通信铁塔资源的一半,这些铁塔遍布全国各地,普遍具备中高点位挂载优势,上有5G等移动宽带网络、下有光缆,中间有机房,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通信便捷、电力完备,资源禀赋可谓独一无二,在服务社会各行业数字治理中,中国铁塔逐步成为一支快速发展的‘生力军’。”陈辉说。
陈辉表示,从功能较为单一的“通信塔”整合集约运营,到推动海量“社会塔”变“通信塔”助力高效建设,再到变“通信塔”为“数字塔”赋能千行百业,铁塔公司在推动全社会资源统筹高效利用方面,探索出了新的经验,提供了新的范例。从铁塔机房空间共享、建设维护能力共享,到塔上摄像机等设备共享、数据算法等数字科技能力共享,这一蝶变过程,是铁塔公司将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实践、探索、升华的过程,也充分彰显了这家新央企服务国家战略、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铁塔公司“因共享而生”,在未来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大蓝海中,也将会“因共享而兴”。
关键词: 宽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