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营业收入达5.8亿的上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10余项,产品轻便、耐腐蚀、耐高温,精度达±0.01㎜、最小尺寸达5mm,康明斯、莱顿、科勒、史密斯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这些硬核“标签”都属于沪郊金山卫镇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图片)
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肇民科技是一家以特种工程塑料应用开发为核心,专注于开发、生产和销售精密注塑部件及配套精密注塑模具的高新技术企业。然而在2012年,企业刚落户上海金山卫镇时,仅是一家年营业收入538万的小型民营企业。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发展,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4%,并于2021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是什么原因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短短的十年间不断转型升级、实现自我突破,成为一家规模型“上市公司”?
深耕擅长领域并做到“极致”
深耕塑料行业11年,肇民科技深谙企业快速发展的精髓。肇民科技董事会秘书肖俊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要办成大事、有所突破就要永葆‘匠人’精神,将所有的资源和技术集中到所擅长的领域,不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肇民科技刚成立时,企业主要聚焦于厨卫家电领域,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为主。但企业并不满足止步于此,而是将产品瞄向特种工程塑料领域,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特种工程塑料是一种性能可以替代钢材的精密塑料材质,用特种工程塑料制作的塑料零部件,轻便、耐腐蚀、耐高温,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多领域。“特种工程塑料很多要靠进口,市场空间大,是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我们察觉到这一前景,希望以此推动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据肖俊介绍,企业本身在生产特种工程塑料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如何进一步放大自身的优势,更好利用国内市场资源,是企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2年,上海能率需要5种精度高、性能强的特种工程塑料零部件,肇民科技获得信息后,主动提出尝试生产该零部件。经过5个多月的反复尝试,企业不仅拿下了能率的业务,也从此在特种工程塑料零部件领域打开了市场。
注重修炼“内功”
事实上,肇民科技的起航之路并不顺畅。资金短缺、技术攻关成本高、客户拓展周期长……这些曾一度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桎梏”。“为了改善当时的现状,我们勤练‘内功’,利用与客户每一次对接的机会,快马加鞭不断精进技术,补齐短板、塑造优势,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做到数量和质量‘双领先’。”肖俊说。
除了拥有精湛的技术,肇民科技也有一流的管理水平,这也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近年来,企业始终坚持“一日一改善”的目标,注重在细节上不断“推敲打磨”,从员工日常管理到每次“作业”流程,努力做到细之又细、严之又严,持续推动企业管理迈上精益化。
经过多年的积累,肇民科技的口碑和信誉得到了客户的认可,成为了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合作企业也“成群结队”而来。目前,企业已与康明斯、三花、莱顿、日本特殊陶业、A.O.史密斯、松下、科勒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创新突破,为企业转型发展插上“金翅膀”
从一家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小企业,到成长为在特种工程塑料制品领导占有一席之地的上市企业,肇民科技的成功转型也离不开创新的“加持”。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模块精密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肇民科技则凭着“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不可能变成现实,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新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据了解,拿到这项业务需求后,企业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反复研发设计,通过一遍遍测试,不断攻破一个个技术难点,最终实现了该领域生产技术的国产化并成功实现量产,目前年产值规模达到数百万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拓普集团也“慕名而来”,与肇民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技术创新让肇民科技尝到了高附加值的“甜头”,企业更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倍增。据了解,目前,企业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的18%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10余项。今后,企业将在加大科研投入上持续用力,不断塑造竞争优势,力争在创新转型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据肖俊介绍,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企业曾荣获上海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上海市金山区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金山区科技小巨人、安全生产企业、上海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有关职能部门的“保驾护航”。技术升级改造、政策供给、财政扶持、拓展发展空间……在企业寻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金山卫镇所提供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普惠精准的服务为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现在,我们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实体制造企业,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始终坚守岗位、铆足干劲,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努力成为中国‘特种工程塑料’的领跑者。”肖俊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李治国 通讯员 周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