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召开“双向互通:中企出海新格局”分享会,围绕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出海战略的升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及并购情况、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税务问题以及“中欧通”机制下的跨境融资选项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分享。

“近十年来,从最开始海外中资企业遍地开花,到现在投资策略更趋谨慎,如今中资企业‘走出去’很务实、很理性,有计划、有侧重点。”致同全国国际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黄志斌表示,从全球化历程、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趋势不可避免,但“走出去”不是简单地做一笔投资、一笔交易,而是在实现盈利的同时,增强海内外企业和政府的认可度,并加强双方技术文化交流等。


(资料图)

今年11月,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固,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78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连续十年位列全球前三。202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79万亿美元,连续五年排名全球前三。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致同审计合伙人倪军表示,例如,经济全球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遭遇一定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剧烈变化带来不确定性,各国监管政策及法规复杂多样,文化环境差异及沟通障碍,影响本地融入和运营效率等。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倪军建议,对外投资应围绕主业,深耕细作,避免高风险投机经营。同时要做好投前的充分尽调,加强对投资风险的预判和防范。投资后充分融合,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规则,健全公司治理、公司内控。同时,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速文化,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谈及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情况,致同咨询企业并购与融资业务主管合伙人武建勇表示,受疫情对尽调的限制、收购方的资金压力、国际形势动荡和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中企跨境并购交易目前还处在历史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但仍具有较强韧性,环境改善后的回升速度或较快。

“未来中型并购交易可能会成为中企海外收购的主要标的,一些地方民营企业也将积极参与进来。交易领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高科技、生物医药等行业,这些行业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且企业生命周期长。”武建勇表示。

从过往经验看,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比较粗枝大叶,往往会忽略非常重要的税务问题。对此,致同税务与商务咨询合伙人包孝先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时间不够,企业把税务问题放在了最后,由此涉及的税务风险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往往非常严重。中资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税务政策,了解清楚当地税收法规环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所得也要在中国纳税,同样涉及海外抵补交税的抵扣、抵免等方面内容。

在发行GDR方面,近年来,中资企业热情明显上升。目前我国已有5家A股公司在英国、7家A股公司在瑞士发行GDR,累计融资超过85亿美元;还有3家A股公司正在发行GDR当中,有16家公司已经宣布要发行GDR。

致同审计合伙人路静茹认为,企业热衷发行GDR,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政策支持。2018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2019年6月,沪伦通正式通航;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沪伦通机制进一步升级扩容为中欧通。

“和其他境外融资渠道相比,发行GDR有4方面优势:一是审核时间短;二是政策较宽松;三是融资款项无强制回兑要求;四是发行后的维护费用较低。”路静茹表示,截止到今年9月初,欧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中国企业上市融资最多的地区。随着国际市场的持续开拓,未来将有更多优秀中企不断“走出去”,树立中国市场形象、提升国际认可度,中企境外融资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关键词: 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