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河南省灵宝市西阎乡沿黄生态廊道旁,一望无垠的菊花在初冬的阳光下,宛如金黄色的地毯多彩迷人;山药、洋姜、莲藕、红薯,正逢采收时节,处处一派丰收的景象。徜徉沿黄生态廊道,不仅可以观看大美黄河,欣赏秀美风景,还可以体验田间生活,感受农耕文化,一幅栩栩如生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描绘的淋漓尽致。

灵宝是黄河入豫第一县,有历史、有文化、有生态、有资源、有产业。该市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实施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为战略抓手,抓好大保护、推动大治理、推进大发展,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资料图)

“现在环境变美了,生态变好了,我们拍摄了很多白天鹅在黄河湿地越冬、栖息的漂亮照片,感到特别兴奋。”摄影爱好者席竹婷说。

在函谷关镇沿黄湿地,成群结队的白天鹅在水中时而展翅飞翔,时而引吭高歌,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形成一幅优美的黄河湿地冬日画卷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市先后投入资金3.4亿元,开展矿渣处理、覆土、植树、清除生产生活设施,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弘农涧河、枣乡河、文峪河、阳平河含重金属底泥无害化处理处置项目,四条河流断面水质100%稳定达标,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深入推进沿黄乡村示范带建设,该市以乡镇为主体,重点培育富民强村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坚持绿色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倾力打造“42+”沿黄乡村示范带,达到区域内所有村庄实现环境面貌大改善、产业发展有支撑、文化传承有特色、乡村治理有成效。

灵宝市以函谷关镇东寨村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在全长约60公里的沿黄公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沿黄5个乡镇42个村人文历史和优势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东寨等3个观景驿站,谋划实施“6个万亩”产业集群项目,高质量推进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立了建设沿黄乡村示范带工作专班,印发《灵宝市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方案》,明确区域范围、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职责、考核标准等,建立42个沿黄村“一名县级领导挂点联系、一个农口单位挂钩支持、一个企业推动扶持”“1+3”工作机制,各相关单位结合工作任务,广泛参与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重点围绕编制村庄规划、壮大主导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立工作机制等有序开展工作。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该市正聚力高质量发展、高品位生活、高水平治理、聚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子、着力育产业、促融合、树亮点、强保障,按照以村为点、串点连线、以线带面、循序渐进、全面提升的思路,奋力建设现代化特色农业发展先行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引领区、沿黄乡村基础设施优化样板区、沿黄乡村治理提升示范区等“四区融合”的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灵宝样板。

遍地金黄的菊花多姿多彩。邢博 摄

村民正在采收莲藕。邢博 摄

满是丰收的喜悦。邢博 摄

关键词: